1/1页1 跳转到查看:1315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键盘左右键可以进行前后翻页操作
帮助

道对生活的启示----善

道对生活的启示----善

道教,顾名思义就是以“道”立教。在道教看来,“道”是虚无之系、造化之根、神明之本、天地之元,它无处不有,无时不在。具体来说,“道”就在我们的生命和生活中。“道”和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有着密切联系,是人在现实生活中生存发展的根基,是世人美好的精神家园。由道而演教,道教的许多教义学说,不仅非常贴近我们的生活,而且能给我们的现实生活以重要启示,从而利益人的生存发展,利益社会的和谐进步。
从善以美好生活
    道教自古以来就有众善奉行的修行追求,要求对人对物都要有慈爱之心。所谓善,《道德经》中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每一个人,若能做到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就可以全人道而致仙道,积道德而成神仙。
首先,要躬行孝道,精忠报国。“百善孝为先”,忠则是孝的扩充。忠孝思想是中国传统伦理的核心内容。道教认为,学道之人也必须力行忠孝,这是学道的基础。《太平经》明确提出:“天下之事,孝忠诚信为大。” 葛洪《抱朴子内篇·对俗》说:“欲求仙者,要当以忠孝和顺仁信为本。”《虚皇天尊初真十戒文》说:“仙经万卷,忠孝为先。”可见,道教十分强调忠孝在引人向善中的重要性。
第二,为人学道要诚信为本。“诚”即真实无妄,其最基本的含义是诚于己,即对得起自己的良心。立身立业,只有做到“诚”,才能有所“成”。“信”即守信用、讲信誉。道教认为,大道始末,以信为归结,历来强调诚信既是学道修道的基础,也是做人做事的根本。《太平经》要求人们“内外为一,动作言顺,无失诚信”。《老子想尔注》说:“人当常相教为善,有诚信。”
第三,存好心莫诽谤嫉妒他人。人往往最容易以我为主,也最容易对他人产生嫉妒之心,更容易出于各种原因妄自诽谤他人,这是人性最容易由淳善走向不善的开始,由此发展下去则会生出仇恨之心,使人走向邪恶。道教在其戒律中特别强调不嫉不妒、不憎不恨,要乐人之善、成人之美,见人之得如己之得,见人之失如己之失。不自见、不自是、不自伐、不自矜,修斋正心,以清静心而弘大愿。
第四,要有慈爱之心,慈心于一切。《度人经》说:“仙道贵生,无量度人。”要求道教信徒不仅要“度己”,而且还要担负起“度人”的社会责任。“度人”的内容很广泛,统而言之是要行善积德,济世利人,要尽自己的能力帮助他人,要为社会多做贡献。《道德经》说:“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 为什么帮助别人的同时自己也得到了完善呢?首先,助人者,人亦助之。其次,做了好事,心情舒畅,做起事来得心应手,事业会越来越发达。
第五,要积善以立仙基。《道德经》说:“天道无亲,常与善人。”《太上感应篇》说:“所谓善人,人皆敬之,天道佑之,福禄随之,众邪远之,神灵卫之,所作必成,神仙可冀……夫心起于善,善虽未为,而吉神已随之。或心起于恶,恶虽未为,而凶神已随之。其有曾行恶事,后自改悔,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久久必获吉庆,所谓转祸为福也。”道教认为,积善行善才能获得吉庆,才能得到神灵的护佑,才有希望修炼成仙、功德成神。

TOP

 
1/1页1 跳转到
发表新主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