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页1 跳转到查看:1410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键盘左右键可以进行前后翻页操作
帮助

易经入门

易经入门

第一章    什么是《易经》


    《易经》在世界影响很大,流传约六千年了,由伏羲氏创立先天八卦,到周文王(西伯侯姬昌),改变了伏羲氏的坐标系,创立了后天八卦,推演出六十四卦,记录与写了每一卦的卦辞,历史上称为《周易》,这也可以说是最早最完整的《易经》。在汉代以前,称《周易》,到了西汉,儒学将《周易》、《诗》、《书》、《礼》、《乐》、《春秋》作为经典之作,《周易》列为六经之首,从此就正式叫《易经》了。

    《易经》分为 《经》与《传》 两部分。

    《经》主要讲的是64卦和384爻,分别附有卦辞和爻辞。《经》内用两个基本符号反映阳爻“▅▅▅▅▅” 和阴爻“▅▅  ▅▅”。两个符号又列出八种组合,即:

▅▅▅▅▅      ▅▅ ▅▅      ▅▅▅▅▅      ▅▅ ▅▅
▅▅▅▅▅      ▅▅▅▅▅      ▅▅ ▅▅      ▅▅ ▅▅
▅▅▅▅▅      ▅▅▅▅▅      ▅▅▅▅▅      ▅▅▅▅▅
    乾              兑              离              震

▅▅▅▅▅      ▅▅  ▅▅      ▅▅▅▅▅      ▅▅ ▅▅
▅▅▅▅▅      ▅▅▅▅▅      ▅▅  ▅▅      ▅▅ ▅▅
▅▅ ▅▅      ▅▅ ▅▅      ▅▅ ▅▅      ▅▅ ▅▅
    巽              坎              艮              坤


    以上八种组合就叫八卦。用这八种组合再进行排列组合,就成了64卦。这64卦的每一卦有6个基本符号“阴爻与阳爻”,又有了384 爻。

    《传》是指解释卦辞,爻辞的文字,共十篇,又叫十翼,翼是辅助的意思,以此来对《经》的说明。相传《十翼》是孔子和他的弟子所作。

    由于《易经》和阴阳学、玄学等有密切关系,许多人把它当作迷信的依据,甚至片面的加以排斥,这是非科学的精神。

    《易经》的历史很久,有不少流派。《易经》从阴阳两个方面阐明了宇宙与人生发展的规律。它之所以流传几千年,盛极一世又一世,本身就说明它具有普遍的科学价值,它是中国文化的重要源泉,值得后人系统地发展和研究。


第二章    《易经》的“易”怎么讲?


    《易经》的“易”字,历史上有多种观点,一曰:“易”字是飞鸟的象形,像也 ;二曰:“易”字是蜥蜴,蜥蜴善于随着环境的变化而不断改变自己的颜色,取其善于变化之义,命为“易”;三曰:“易”字是日与月的组合,上为日,下为月,分别代表阴与阳 ,所以命为“易”。我认为第三种说法比较接近科学。《易经》据史书记载,曾有三易:一为《连山》,是夏朝的易学;二为《归藏》,是商代的易学;三为《周易》,是周代的易学。前两种,据说已经失传了。

    《易经》有人只把只它看成占卜的经书,当然它是一部占卜的书,但是,它就是这点功能吗?不是的!它绝不是单纯的一部占卜书。


第三章    《易经》的基本概念是什么?


    《易经》的基本概念是阴与阳的对立与统一。阳代表天,阴代表地。上与下、男与女、正与反、好与坏、刚与柔都是对称的对立统一,它说明了万事万物变化的现象与规律。阴阳学说和哲学的矛盾说不同,它有相对相反的一面,与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有类似的地方。相对不一定相克,而是错综复杂,促进双方的变化,在变化中成长前进。这里自然需要一定的条件,才能建立和谐统一。

    《易经》通过占卜说明天道、地道和人道的变化规律,反映了《易经》产生于古代当时人们对天、地、人的命运和变化还不清楚。但《易经》中所阐明的哲理、规律和法则之所以在当时与后世发生巨大影响,说明它具有深刻的科学道理。

    《易经》中所阐明的天与地,刚与柔是统一的,而又有微妙的关系,这种关系说明万物万事均变。人如果能够认识自然界万事万物的变化、知变、应变,从而掌握变的规律,就会从被动到主动,甚至可以去恶向善,趋吉避凶,达到预定的目标。

    《易经》反映这种自然和人类的规律,说明了宇宙有一种秩序井然的规律,具体的反映在八卦之中,阴阳、刚柔、动静、男女等等存在于宇宙的对立物反映了事物的发展、进化、调和、统一。

    《易经》在道德精神上,阐明的仁、义、礼、智、信等道德教义,是人类长期积累的精神财富,是人类追求美好的一种哲学观。

    《易经》对宇宙总的看法,那就是恒久无穷的变化、发展。

    《易经》主张需要自强、奋斗,做有益的、顺应自然规律的事。

    《易经》认为宇宙的生成、发展、进化又是统一的。
第四章    八卦的形式它说明了什么?


    “八卦”由八个名词构成,即乾1、兑2、离3、震4、巽5、坎6、艮7、坤8,这八个字与八个数,从发展观点看,又与太极、两仪、四象相联系。从一阶段“太极”,到二阶段“两仪”,再到三阶段“四象”,发展到四阶段“八卦”,再到五阶段“六十四卦”,以及384爻,再往前发展可以无穷无尽,“其小无内”。

    八卦代表着宇宙间八种物质元素。从符号来看“▅▅▅▅▅”代表阳,“▅▅  ▅▅”代表阴。八卦中,乾代表天;坤代表地;兑代表泽;离代表火;震代表雷;巽代表风;坎代表水;艮代表山。

    从季节来分析,乾代表冬天“霜降、立冬、小雪”;坎代表冬天“大雪、冬至、小寒”;艮代表冬春之交“大寒、立春、雨水”;震代表春天“惊蛰、春分、清明”;巽代表春夏之交“谷雨、立夏、小满”;离代表夏天“芒种、夏至、小署”;坤代表夏秋之交“大暑、立秋、处暑”;兑代表秋天“白露、秋分、寒露”。一年四季,周而复始,反映了宇宙间气象的变化与更换。

第五章    《八卦》的符号形式说明了什么?


    卦由两个符号构成,阳爻“▅▅▅▅▅”, 是男性生殖器的形象符号,阴爻“▅▅  ▅▅”是女性生殖器的形象符号。阳性符号,代表太阳、刚强、男性、雄伟、君子、主动、积极、向上、光明、富有生命力;阴性符号,代表月亮、温柔、女性、小人、被动、消极、向下、黑暗、没有生命力。当然,男性中的弱者或女性中的强者也有,这叫阴中有阳,阳中有阴。三个阴阳爻上下重叠,就出现了八卦。八卦代表了大自然的一部分具有代表性的事物:天、地、水、火、雷、山、风、沼泽。这是《易经》的最初内容。 再上下两两重叠,就变成为六十四卦了。

六十四卦分为上经卦,共三十卦:

乾、坤、屯、蒙、需、讼、师、比、小畜、履、泰、否、同人、大有、谦、豫、随、盅、临、观、噬磕、贲、剥、复、无妄、大畜、颐、大过、坎、离。共三十卦。

六十四卦分为下经卦,共三十四卦:

咸、恒、大壮、晋、明夷、家人、睽、蹇、解、损、益、夬、垢、翠、升、困、井、革、鼎、震、艮、渐、归妹、丰、旅、巽、兑、涣、节、中孚、小过、既济、未济。共三十四卦。

    据《史记》记载:“西伯候拘湵里,演《周易》。西伯候在被纣王囚禁期间,写了“卦辞”,对每一卦都作了解释,写了“爻辞”。后来孔子又对《易经》作了解说,称为“十翼”,即:《彖》上下、《象》上下、《系辞》上下、《文言》、《说卦》、《序卦》、《杂卦》,“十翼”也是《易经》的传,即《易经》的说明。

    《史记》中说:“孔子晚年对《易经》十分喜爱,做到“韦编三绝”,可见孔子对《易经》的解释和流传做了大量工作与贡献。


第六章    六十四卦特定的规律是什么?


    有人认为太极、八卦、64卦的道理很深,不易理解,可望而不可及,也有人认为太极、八卦是看风水和算命占卜的理论依据,这两种说法都是片面的。

    中国古人认为,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生六十四卦。太极化为八卦,六十四卦有它特定规律,具有朴素唯物辨正法的观点。但是,八卦——六十四卦有它神秘的一面,所以在《易经》产生之后,用它来占卜算命运,这也是很自然的。《易经》的主流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文明的结晶。如果《易经》是一头牛的话,那么各种占卜、数术、方技就只能是牛身上的一根毛了,因此,《易经》一直受到历代中外科学家和各界人士的重视。而且,用《易经》中太极八卦的观点,科学地促进了现代文明的发展 。

    1930年1月美国天文学家汤保发现了太阳系的第九颗行星——冥王星。当时就有人提出如果按照《易经》观点十天干的排列,太阳系里应当有第十颗行星。那么到底有没有呢?当时留法的27岁中国青年刘子华,他用八卦的卦位,发现太阳系的各星体与八卦的卦位有一种对应关系。他利用天文参数进行计算,证明每对应卦位所属星体的平均轨道速度和密度均分别为一个密度。经过反复运算,他终于第一个算出第十颗行星的平均轨道运行速度为每秒=公里,密度为每立方厘米0.424克,离太阳的平均距离为74亿公里。刘子华根据这一科学分析,确定冥王星后的那颗星就叫“木王星”。他写成了《八卦宇宙与现代天文》的论文,并很快获得法国博士学位。

    现代不少人在探索“猜想”,试图把《易经》弄明白,用科学的道理来说明。八卦是跳跃、变化、流动的。从八卦到六十四卦,八卦都是一分为二无穷无尽的进行下去。世界万事万物就是阴阳相分,相合的不同组织。有阴就一定有阳,有阳也一定有阴,失去阴阳,世界就变为混沌。宇宙万事万物都是阴阳搭配的,男与女、雄与雌、天与地、正与负、生与死、得与失等等,都是“相错”的关系。宇宙从原来的混沌太极,经过无数环节的分离,产生了万物万事,阴阳抵触,又平衡,就构成了宇宙的奥妙。  (本文已被浏览 257 次)第


第七章    《易经》中的辨正观主要特征是什么?


    《易经》中的辨正观其主要特点是:在方法论上,使用辨正逻辑;在言语上,具有道德原则。

    古代易学家认为:在万物存在以前,“易”就存在了。这种“太易”就是“道”,又是一种“视而不见,听之而不闻,循之而不得”的东西。它是“无所不包”的,是无形的东西,朦胧而又混沌的东西,似空又实。这种“道”,在《易经》上是以太极和阴阳来解释。动则为阳,静则为阴。因为动静不同,“道”的功能也不同。所以《易经》中所言明的“道”,是动的、可变的,而不是死的。生命在于变动之中,当然,动的结果可能会被人类认为变成凶了,也可以变成被人类认为是吉了,但是宇宙规律它不管你是吉还是凶。

    《易经》指出:不同物的道,其特点是不相同的,是由“物自性”决定的。而这种“物”的特性又是变化的。全部《易经》就是根据变的原则,对天地万物万事作出不同的描述。64卦的各爻,每一爻都代表不同的变。“一阴一阳谓之道 ,是故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化而裁之,谓之变”。

    一阴一阳是谓道,说明了道的内涵。《易经》中这种道与自然界的天地相连,树立了乾坤学说,乾为阳,坤为阴。显然,道是由两种不同因素构成的。这两者既矛盾,又对立,同时也是统一的。阴阳可以是独立的个体,又是可以合二为一的统一体。这种独立和合成,构成了社会、家庭和世界上种种集体、个体。许多不同的符号,不同的场,形成了宇宙、世界、社会、家庭、婚姻、儿女、万事万物。 


八章  《易经》之八卦


    ▅▅▅▅▅        ▅▅▅▅▅        ▅▅  ▅▅        ▅▅▅▅▅
乾    ▅▅▅▅▅    坤  ▅▅▅▅▅    震  ▅▅  ▅▅    巽  ▅▅▅▅▅ 
    ▅▅▅▅▅        ▅▅▅▅▅        ▅▅▅▅▅        ▅▅  ▅▅
    代表父亲        代表母亲          代表长子        代表长女

    ▅▅  ▅▅        ▅▅▅▅▅        ▅▅▅▅▅        ▅▅  ▅▅
坎  ▅▅▅▅▅    离  ▅▅  ▅▅    艮  ▅▅  ▅▅    兑  ▅▅▅▅▅
    ▅▅▅▅▅        ▅▅▅▅▅        ▅▅  ▅▅        ▅▅▅▅▅
    代表中男          代表中女          代表少男        代表少女



第九章    《易经》为什么引起中外广泛关注?



  《易经》之所以引起中外广泛的关注与注意,并不是偶然的。从物理学时空观念的发展来看,牛顿的绝对时空是想象的非真实的惯性时空,无法解释行星绕日运动的第一推动力。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时空,虽然后来推广到广义相对论,但仍属非惯性时空的范畴。而易学时空虽然与广义相对论同为非惯性时空,但由于它认为时空是统一的,避免了牛顿的非真实性,也避免了爱因斯坦时空因素隔离的矛盾。因此,《易经》可以解释行星绕日运动的第一推动力的问题。

    《易经》已经从东方传统文化的“大道之源,众经之首”被西方自然科学界所认识。十七世纪末,德国的数学家莱布尼兹通过与中国的闵明我、白晋等人的通信,知道了中国的《易经》和八卦太极图。在1666年,他发明了二进位法。十九世纪德国古典主义哲学家黑格尔在他的自传中承认,他创造的正反合的辨正逻辑定律得自《易经》的启发。

    《易经》的英文版,1949年在美国再版。欧洲哲学家威荣格在序言中指出:“谈到世界人类唯一的智慧宝典,首推中国的《易经》,在科学领域,我们所得出的定律,常常是短命的或被后来的事实所推翻。唯独中国的《易经》,恒古常新,相延6000多年之久,依然具有价值而与最新的原子物理学多相同的地方。”


第十章    《易经》为什么会在民间广泛流传?



    有不少人对《易经》感兴趣,是与风水、算命、看手面相等有关系,也有人把这几方面都认为是“迷信”。而实际上《易经》延伸出的各种术数方技等都是有“道理 ”的。例如,风水术是什么?它是中国古代建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衍生出的营造学、园林学、风水术等等,它们都是一门科学。什么叫看风水?就是把地理、气候等自然条件以与人文景观综合起来考虑的一门建筑学问。它内涵着建筑地理学、建筑地质学、建筑气象学、建筑环境学、建筑伦理学、建筑哲学、建筑美学等等。既然风水术中包含这么多门类的科学,自然是不易掌握的,也自然会受到歪曲和诽谤,也有人学了一点所谓的“风水术”就给人家指点江山,误人不浅,也自然就给《易经》抹了黑 。

    手面相,如同每一个人的脉搏一样,有你全身各部位健康状况的信息,从手面相中完全可以诊断你的什么病。再延伸一层,你全身各部位的健康、疾病既然能反映在手相、面相上,那么也必然能记录各种生理的变化、环境的变化、婚姻的变化、事业的变化、财运的变化等等,万事万物都是全息的嘛!因此手面相也是一门科学。

    其实,《易经》是一部包涵着“其大无外,其小无内”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经典著作,是人类与大自然长期共存而得出的规律性的结论,是非常有价值的 。


第十一章    八卦与方位的对应


    我们今天预测所用的八卦方位相传是周文王所制,故称文王方位图。八卦所代表的方位如下:

乾卦配方位:西北。    坤卦配方位: 西南。
巽卦配方位:东南。    艮卦配方位: 东北。
坎卦配方位:正北。    离卦配方位: 正南。
兑卦配方位:正西。    震卦配方位: 正东。


第十二章    《周易》与科学技术



    许多人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历史上中国一直处于世界文明的领先地位,而近代趋于没落?为什么近代科学崛起于西方,而不是中国?

    《周易》以其博大精深,包涵万象,其大无外,其小无内,从产生到结果表述得清清楚楚,太过于超出当时当代的生产力水平以及人们的认识水平。文化是政治和经济的反映,而又反作用于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作为一种上层建筑,不论其落后或者超越社会历史的现实,都将不利于生产力的发展,只有二者互相适应,才能产生历史的变化。这也就是西方为什么能在近代资本主义的发展进程中领先于中国的原因。

    “儒文化”是一种产生于中国,源于《周易》,而又与历史社会结合得比较成熟的文化, 现代四小龙利用儒文化其精华迅速发展。现代许多学者提出,儒文化、易文化、道文化、佛文化这样四个层次,很有道理,它从不同的层次说明了不同时代的历史社会而与之相适应。

    梁漱溟先生认为:“佛文化要等到共产主义社会末期才能大行于世!太过成熟完善,太过超前,这就是中国文化的现实。”一个刚刚解决了温饱的人,你怎么设想让他去普渡众生啊!按照历史唯物论的观点,如果没有出现社会历史的要求,就算你有经天纬地之才,也无济于事。没有历史的召唤和社会基本条件的作用,不管它有多么神圣、崇高、圆满,还是等于零。

    “道文化”冯晓虎先生认为:“道文化,那是三十世纪,四十世纪的文化”当其它哲学还在为道德和物质的完整和丰富孜孜以求的时候,“道文化 ”已经为完整和丰富之后的困惑给出了答案。

    《周易》的“易文化”是早产的科学,它领先西方科学太远,远远地超越了现实可能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当西方在分析分子、引力、生物、遗传基因而不得要领的时候,《周易》的易文化早已给出了答案。《周易》的易文化本质是“变”。封闭、保守、小农意识的封建社会不会运用“易文化”,要是“变化”了那还了得?现代的市场经济要求“变化”,易学文化讲“变化”之道。它有现状分析、趋势分析、策划整合,是一种人生乃至宇宙价值、真相的体验术,任何人一生无非在做一件事——通其变,极其数。

    现代社会的历史条件已经具备了实践“易文化”的可能,《周易》的易文化必将在中国乃至世界发挥出其强大的生命力。“易文化”必将极大地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促进物质和精神文明的繁荣,促进社会文化、生活环境的发展。愿各位共同为“易文化”的繁荣推波助澜,使我国早日强大起来!
第十三章    《周易》与流行和对待



    《周易》的符号包括天文、地理、预测未来、涉及人间宇宙,包罗万象,也可以说是无限的意思,任何事物都可以套。一方面说明它的深度,另一方面说明它的广度,真可谓“神无方而易无体”,冯友兰教授根据这一点,把《周易》作为宇宙的代数学。

    我国古代“朱熹”和“蔡渊”认为《周易》有两个基本原则,即:“流行”与“对待”。《周易》的哲理阐明了事物发展的一个过程,也就是“流行”。流行,现代人很容易理解,流行性感冒、流行一种什么式样、服装、书、音乐、跑车、小蜜加可乐等等“流行”,而《周易》的原则是讲“流行”的意义和过程。

    “对待”也是一种哲学范畴,讲事物的矛盾的对立和统一。“一阴一阳谓之道”,“立天之道,曰阴曰阳;立地之道,曰仁与义”。

    “流行”与“对待”是一个过程,也可以说是一个环节,这可以用“二进位”的理论来说明。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这也是一种“流行”与“对待”。第一次“流行”与“对待”总是超过第二次。世界是发展的、前进的,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长江后浪推前浪,青出于蓝胜于蓝。

    《周易》的哲理是乐观的。历史的事实有时会给人一种错觉,好象一时间历史倒退了,但历史的发展却说明——否定之后必然会有一个肯定,肯定与否定的循环不止,推动了历史的发展。

    宇宙的大“流行”是无始无终的,人对宇宙的认识远没有完成,为什么几十年前人们认为是不可能的,现代实现了呢!似乎是真理的若干原则忽然变成了可笑(如:万岁,万岁,万万岁)而被历史所否定。《周易》作为一套比较完整的辨证的宇宙代数学,在古代没有彻底完成,这一任务无疑的落在了现代人的身上。《周易》给我们最大的启示是什么呢?根据宇宙规律,告诉我们一些哲理与原则,告诉我们宇宙和发展的若干重要规律,“流行”、“对待”以及“发展”等等,它教会我们认识论、方法论,以及让我们学会科学地看问题。

    小“流行”、“对待”是围绕着大“流行”、“对待”而进行的,一生二,二生三等等。


第十四章    学“易”要灵活


    《周易》内容很丰富,主要抓重点。金景芳先生指出:“学易应该是聪明人,光靠功夫不行”。学易有两种方法,一是一字一句的死抠,虽查出了出处,但还是没有弄懂,这不聪明;另一种是抓住《周易》的来龙去脉,理顺、弄清实质的问题,这样“闻一而知十”。例如,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有序列、有始终。八卦的每一卦代表一种意思,这是不能变的。“乾”卦的性质是健,不会变。“乾”可以象征天,但不限于天,象征自然界、社会、家庭、男、上、强、刚等,但不论它象征什么,不能离开“健”的意思。卦的每个特性是不能变的,不能说是男人又是女人。

    《周易》谈到“元亨利贞”的地方很多,“元”代表春天,“亨”代表夏天,“利”代表秋天,“贞”代表冬天。又可以解释为仁义礼智,东西南北,“元”是开始,“亨”是发展,“利”是成熟,“贞”是收获,这与四季发展规律相合。

    《周易》涉及天地之间的万物,从物的原始生长过程,到饮食的道理,再到种植和养畜等等。例如,“物不可以终尽,物富然后可养”,是讲经济规律的。此外,“夫妇之道,受之以恒”,“伤于外者必反其家,家道穷必乖”等,已对家庭问题提出了中肯的看法。

    《周易》的卦,有很深的辨证唯物论的内容。“乾刚坤柔,柔遇刚也,刚决柔也”,不但讲对立,而且又是互相影响。阴与阳,又特别注意阳,即乾的地位。“阳之纯而健之至也”阳在这里起主导作用,“乾”卦在64卦中占首位,有很深的意义。“阴阳之根本,万物之祖宗。”它告诉人们,万物成长发展,离不开阴阳的结合。

    《周易》是讲事业和理想的,有人以为“易”讲的是空东西,这是误解,“知至至之”,第一个“知至”即是理想,“至之”是讲达到理想的方法。

    《周易》也是治国的经验总结,也是为人之“道”,“终日乾乾,行事也”,行事就是进德修业,终日就是强调奋斗。“飞龙在天,上治也”讲有道德的君子,才能治天下。“亢龙有悔,穷之灾也”,讲的不要过,过就会变。穷就是变的意思。“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穷实际是讲量变到质变。

    《周易》讲事物的发展,包括生,长,老,死的全过程。事物,也就是《周易》提到的万物,又与四季,宇宙的变化相联系,构成错综复杂的关系。《周易》释“变”,是螺旋式前进,不是笔直的,而是迂回的,符合社会的发展规律。

    《周易》讲合乎规律,“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无违,后天而奉天时,天且无违,况于人呼!!况鬼神呼!”“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也”,是说人们要符合自然规律,按照自然规律办事,还要辨证法。

    所以,学“易”一定要有灵活性,举一反三,要突出一个“变”,但是,不是无规矩的乱“变”。

TOP

 

支持

TOP

 
1/1页1 跳转到
发表新主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