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页1 跳转到查看:1602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键盘左右键可以进行前后翻页操作
帮助

漫话相学

漫话相学

每个人都在展现自己的形象,从衣着服饰到言谈举止,它体现一个人的社会地位、经济状况、文化素养和个性。有的人望之则生敬意,从未谋面,一见即令人高兴,有的令人望而生厌,从无交道,见则憎恶,何者?在人之气质与品德,或者说在其人之禀性。日常生活中,常说某人长相福泰,某人长相轻薄,某人长相忠厚,某人长相奸诈,某人长相凶恶,……,如此等等。把这些长相进一步抽象,就成了戏剧中的脸谱。从“长相”辨识其本性,就是相学的任务。可见相学离我们不远,就存在于日常生活之中。那么,“相学”作为特殊的文化遗产,里面到底说了些什么?于今人有何可供借鉴之处?
  什么是相?“相”有两层意义,《辞海》说,一是作名词,当实质讲。《毛传》说:“相,质也。”如面相、手相、骨相等等。二是作动词用,观察、视察的意思,如相人,相面。相学,就是从人的形貌特征来判定人的性格、禀赋及健康状况,进而预测人生命运的学问。相学论述虽多,传承不同,其义则一。古人在生活实践中,通过对人身骨形貌的观察,发现了形貌特征与思想性格相关联的某些端倪或线索(也可能夹杂着某些假象),知其然地掌握了某些能反映人性本质的表象,在对大量表象的归纳总结中,经过长期的抽象、积累,把身骨形貌与思想性格、人生命运联系起来加以阐述,就形成相学。究其实质,就是数学中的归纳法。它源于生活,正如预测刮风下雨的民谚一样,只是生活的积累。比如,“智慧生于皮毛,苦乐观乎手足”。是说头髮细软光润、手足绵软的人,性聪敏,作事多成,家必富贵;若头发干枯,手足粗硬,作事辛劳,家必贫穷。由此可知,相学并不奇妙,是运用归纳法进行观察、实验和统计的一门很平实的学问。
  相学预测命运,那么命运又是什么呢?命是与生俱来的,生命、生命,有生就有命。“命”源于超自然主义,认为宇宙间有一种超出于自然之上的伟大势力,是一种冥冥之中的、人力无法抗拒的势力,是主宰人的生活地位、寿命等的固定准则的势力。我国古代先民源于对自然的的敬畏,认为天帝是自然的主宰,具有掌管下雨,降以饥馑,授以福佑,降以吉祥,降以灾祸的权力。《诗经》说:“天实为之,谓之何哉?”西方也认为“命”是一种势力,是人力不可抗拒的、无意识的主宰世界、主宰人类的势力。
  孔子一生常说到命,《论语》记孔子说:“死生由命,富贵在天”,又说:“道之将行与欤?命也;道之将废也欤?命也。”王充在《论衡》中说:“命,吉凶之主也。自然之道,适偶之数,非有它气旁物压胜感动使之然也。”一个人当到了智穷力竭,陷入灾祸之中而无力自拔时,自认“命中注定”;当他得到出乎意外的成功,获得意外的收获时,认定是“命里带来”;当眼看就要到手的东西竟溜走了,归结为“命该如此”。于是,就有“好命”、“薄命”、“长命”、“短命”之分;就有“富贵命”、“贫贱命”;“帝王命”、“乞丐命”之别。许多事物的兴衰成败又难以用常理去解释,很自然地归结于天,归结于命运。诸葛亮也喟叹“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我国把“命”和“运”分开,认为命是一生的,运是一时的。就有了“好运”、“坏运”;“红运”、“霉运”;“走运”、“碰运气”之类说法。《孔子集语》记孔子说:“古圣人君子,博学深谋不遇时者众矣,岂独丘哉。贤不肖者才也,为不为者人也,遇不遇者时也,死生者命也。”又说:“仁鄙在时不在行,利害在命不在智,贵贱在命不在才愚,贫富在禄不在顽慧”。
  应当如何正确理解“命运”呢?其实,命运就是一种规律。命运就是人在特定时空内的选择与活动,人的一生,就是展示这个选择与活动的进程。“命运”分成可控的与不可控的两部分。不可控部分不可强求,可控部分则在于自己的努力,由意志来创造。古人云:“发达虽由命,亦由肯做工夫。” 命运在时空中演绎,离不开时空的因素。人在环境中生存,在环境中锤炼性格,不同的人处在不同时空环境下,有共同的命,也有各人的命。机遇是有限的,把握机遇就是把握自己的“命”,人生的价值就是善于把握自己的“命”,所以孔子说: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
  “命”能预测吗?答案是肯定的。存在的事物都有其规律,有规律就能预测。“月晕而风,础润而雨。”这是古人对气象的预测,如今气象预报已成为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现代科学通过对DNA的研究,已经解密了许多生命信息,这些与生俱来的“生命信息”,将参与一生命运的管理。伴随科学的发展,可解密的生命信息必定越来越多,可掌握的命运信息也将越来越多。现代科学证明,人体内奥妙信息的传递,必通过形体某些部位反映出来,而面部与手最为敏感。针灸经络学说,生物全息论的发展,中医“以外知内”的诊疗方法表明:当机体的某一器官有病,就必然在特定的穴位上有明显的压痛,或其它病理、生理反映。若在该穴位以良性刺激,则可起到治疗或调整生理机能的效果。换句话说,机体的某种表现,传递着某种生命信息。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认为:“我们每个人都从个体上表现出我们的思想。”他的弟子、被誉为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亚里斯多德认为:“形象导致个性的差异。” 著名心理学家弗罗伊德认为,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的一个眼色,一个微小动作,都是他们的个性和心理的反映或表征。我国相术认为:“有诸内,必形诸外。”内在的品质必通过容貌、气色、声音表现出来。情生于心,心生于性,性行相外,相随本生,观情态可辨神之清浊,神之清浊寓人之贤愚贵贱。相术就是通过对形体所表达的信息,帮助你把人生的密码解开。而面与手能传递更多的生命信息,故最为人所重视。
  古之善相者,相人且得应验,载入史册,流传民间,传为美谈者甚多。或邂逅于风尘之中,一见以为伟器;或物色于形迹之表,确然许为异材。姑布子卿相赵襄子于孩提,袁天罡相马周于未遇,袁珙相陶凯宜藏气以待时,曾国藩相江忠源必惨节而亡。近代人物因相家言中而散见于回忆录者,亦不乏人。著名电视连续剧《长征》中,红军出腊子口后,就遇见一位精通易学的善相高人,见到红军缔造者后,即为惊异,对面相注视良久后,就相信红军的事业必胜。足见相面之术决非妄言,更非无稽之谈。《孟子》载,“孟子见梁襄王。出。语人曰: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前一句是相其形,后一句是相其德。无独有偶,朱元璋看了元朝后代皇帝的画像说,左看右看,只像个兽医,哪像个君临天下的帝王。文学艺术作品在塑造人物时,无不从相貌、言谈举止进行刻画,观之则人物形象跃然而出。熟练之警察可借以窥破犯人,导演依剧中人物之性情挑选演员,体育教练依项目之特点挑选运动员。古今之成功者,多善于识人,史册多有记载。清代曾国藩“非有超群绝伦之才,在并时诸贤杰中,称最钝拙。”(梁启超语),自将兵,三战三败,几至陨命,其所以成功,有知人之能,所选拔人才,皆当代雄杰。据载:一日,李鸿章给曾国藩领来三人,请曾量才录用。曾适外出散步,李找到曾后说及此事,请曾考察。曾说不用了,适才散步已经看见了。左边那位低头不敢仰视,乃忠厚谨慎之人;中间那位,左顾右盼,貌似恭敬,实阳奉阴违之人;右边那位始终挺拔而立,两眼正视前方,不卑不亢,乃栋梁之材,足堪重用。此人即名将刘铭传,后任台湾巡抚,抵抗侵略,经略台湾,功勋卓著。
  相学的发展,受到宗教思想的影响,唯心的、迷信的和牵强附会的成分也渗入其间。秦以前,先民宗教观念重在畏天、敬鬼神。秦汉之际,宗教思想渐渐兴盛,神鬼、异微、天人感应之说兴起,更为历代神权政治所推崇。大凡帝王多伪托其母或履大人足印,或吞食天上掉下来的葡萄,或梦与蛇交,总之,是外星人嫁接的品种。自明以后,神异污染日深。如《虚虚子问答章》中就有:“有出乎天者,有出乎地者,有本于庐墓出者,有本于山川而钟者,……有自修行中来者,有自神袛中来者,有六畜轮回而转世者。”相学在流传发展中,也不同程度地染上了假托鬼神,妄言祸福,诈人钱财的陋习,为人所贬斥。司马迁在《史记?日者列传》中,记载了汉中大夫宋忠、博士贾谊与日者(古人占候卜筮,通谓之日者)司马季主的一段对话,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个侧面。
  司马季主,楚贤大夫,游学长安,通易经,术黄帝老子,博闻多见,时卜于长安东市。贾谊(汉太中大夫、博士)与宋忠(中大夫)商议:古之圣人,不居朝庭,必在卜医之中,试之卜数中以观采。宋、贾二人游于卜肆,天新雨,道少人,……,与司马季主闲坐。
  贾、宋二人责曰:“今何居之卑?何行之汙也?”
  司马季主对曰:“今夫子所贤者何也?所高者谁也?今何以卑汙长者?”
  贾、宋责曰:“尊官厚禄,世之所高也,贤才处之。今所处非其地,故谓之卑。言不信,行不验,故谓之汙。夫卜筮者,世俗所贱简也,世皆言之曰:“夫卜者多言夸严以得人情,虚高人禄命以悦人志,擅言祸福以伤人心,矫言鬼神以尽人财,厚求拜谢以私于己,此吾之所耻,故谓之卑汙也”。
  司马季主对曰:“今所谓贤者,……以求尊誉,以受公奉,事私利,枉主法,猎农民,以官为威,以法为机,求利逆暴,譬无异于操白刃劫人者也。……何以为高贤才乎?”又说:“今夫卜者,导惑教愚也。”“病者或以愈,且死或以生,患或以免,事或以成,嫁子娶妇或以养生,此之为德,岂直数十百钱哉。此夫老子所谓‘上德不德,是以有德’……。”并诫之以“日中必移,月满必亏。”
  从这段对话可以看出,两千多年前,卜筮被斥为“卑汙”;两千多年来,这种看法基本没有改变。然卜筮一直存在于社会生活中,渗入社会生活各个层面。就相术而言,对社会的影响力虽有起伏,从未消失。这就说明,社会心理的需要,是术数存在的基础。立身社会,面对复杂环境,希望得到指点,祈求命运之神的眷顾。了解自身,把握命运,是永恒的课题。
  那么,相术能给人们带来什么呢?能给人以何种启迪或帮助呢?且听“相家”是如何定位的:(汉)司马季主说,可以“导惑教愚”,使“病者或以愈,且死或以生,患或以免,事或以成,嫁子娶妇或以养生。”(明)袁珙以为:“相人即知其心术善恶,人不畏义而畏祸患,往往因其不善而导之善,从而改行者甚多。”《心相篇》说:“知其善而守之,锦上添花;知其恶而不为,转祸为福。”把这三种观点归结起来,相术就是帮助你了解自身,把握机遇,乐天知命,择善而为。
  大自然的规律与人类社会的规律是相通的,存在决定意识,但存在也不一定可靠。相信命很危险,不相信命同样危险,恰当的办法是在二者之间奋斗。古人云:人形甚美,必有其恶;人形甚恶,必有其美;诚知美中有恶,恶中有美。形体美恶本自生成,器识卑琐,学问可以充拓。“重瞳未必为贵,眇目亦可为贤。”又曰:“非其地,树之不生;非其意,教之不成。夫家之所以教子孙,当视其所以好。”就是说,要因材施教,爱好才有兴趣,才能产生进取心和创造力。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顺势而行,用意志打造自己的命运。命运是可以改变的,但改变是有限的,不可不及,不可强求,更不可逆势而行,不要想你无法知道的事,要想如何做好你应当做的事,兢兢业业,无愧于心,就是把握命运。
  综观社会,人各不同,命各有别。有好人,也有坏人;有领导者,就有被领导者;有人翱翔于兰天,有人掘矿于地下,家家更有一本难念的经。社会就是由具有各种命的人相互支撑而构成的。人不易知,知人不易,孔子云:“人心险于山川,难于知天。”可见事之至难莫如知人。“任贤非难,知贤为难;使能非难,知能为难。”当前,经济繁荣,社会发展很快,人际交往日繁,相学可以帮你识人知己,知人善任,得结良朋,免交恶友,平和处世,于己于人,于家于国,岂不益哉。
  人有时也很难挣脱命运的摆布,就以宋、贾二人来说。宋、贾乃当世人杰,贾谊著《过秦论》、《治安策》,纵论天下形势,何等气概!堪称千古雄文。听了司马季主的告诫,贾、宋相谓叹曰:“道高益安,势高益危,居赫赫之势,失身且有日矣。”两个明白人,却没有逃脱“失身”之命运。何以也,性格使然,性格决定命运。人常言:穷困而通,否极而泰。然居困之时,不能致命遂志,焉可求通?居否之时,不能修德避难,焉可求泰。为人可穷困,不可潦倒;可得意,不可忘形。饥寒迫于身,壮志消磨,雄心顿挫,鲜不奴颜婢膝;困劳之最难耐者能耐之,苦定为甘;“落魄贫寒无媚态,相中唯有此人稀”,此《易》之所谓贵乎藏器于身,待时而动之真君子也。“子有所处,可谓贤人。”
  相术的功能就到此为止吗?不。人们所企盼的“灵验”不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的说教,而是预测人生,是预测吉凶祸福,是了解上天对自己命运的安排,是希望以最简单的手段获得人生的最关重要的机密信息。这个目标能达到吗?通过对形貌的观察,预示人的健康状况、生命强度已得到默认或赞同;依其相貌及言谈举止,推测人之心性,预测其发展方向、发展潜力,有相当之依据;而要卜知其人之前途、命运,则变数太多,也就是说不确定性太多,胜算几何?当代数学领域对不确定性的研究,就是要从不确定性中寻找可以确定的部分。看相也是如此,循一定法则,通过意象思维从不确定性中寻找可以确定的部分。
  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写道:“西方科学的发展是以两个伟大的成就为基础,那就是:希腊哲学家发明的形式逻辑体系(在欧几里德几何学中),以及通过系统实验有可能找出因果关系(在文艺复兴时期)。在我看来,中国的贤哲没有走这两步,那是用不着惊奇的,令人惊奇的倒是这些发现(在中国)全都做出来了。”我国在基于社会生产、生活实践的基础上,形成了一整套分析、认识自然的独特的思维方法。象形、会意是中国文化的灵魂。
  现代医学的发展,特别是解剖学的发展,人体每一个器官的形状、大小、位置、性能,形诸文字,绘诸图形,借助仪器,看得见、摸得着,有定性,有定量,清楚地告诉你“这是什么”。既然知道了“是什么”,就可以方便地照章办事了。哪个部件出了毛病,就治它,甚或,把它拿出来修理一番,再放回去。这是科学,然而,是把人当机器在治。事物的复杂性,认识的局限性,往往使“是什么”偏于刻板,欠于变通,而这正是中国医学思维智慧之所长。许多临床上被西医判处“死刑”的病症,往往中医能起死回生就是佐证。
  中国医学重在“意象思维”,重在求“像什么”,注重于用联系和辩证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在谈到脏腑时,不是指单一的器官,而是指功能相联系的一个系统。比如五脏所出:肝出为眼,心出为舌,肺出为鼻,脾出为唇,肾出为耳。五脏所主:心主脉,肺主皮,肝主筋,脾主肉,肾主骨。脸色发青,是肝出了问题,因为肝属木,木色青。眉心发红,是心有毛病,因为心属火,火色赤。面黄肌瘦,是脾胃的毛病,因为脾属土,土色黄。木、火、土与肝、心、脾,风马牛不相及,头痛也许得从脚上治,手心发热,或许是肾出了毛病,这科学吗?然而,这源于长期经验积累而形成的意象思维,正好说明人是一个整体,须辩证施治。中医强调个性化治疗,同样的病,在不同的节令,不同的地域,不同个体,治法不同。“医无常方”,异病同治,一病多治,这正是中医优势之所在。
  再如,把心脏的跳动,经过转化描绘成“心电图”,检查结果直接打印出来,明明白白,既直观,又形象,而它只是诊断的辅助手段。与之相比,中医的切脉就复杂多了,寸长区段,三根指头,依按压之轻重,指尖之手感,如何分辨五脏六腑之“脉象”呢?中国医学只告诉你“像什么”:比如:“春脉如弦,夏脉如钩,秋脉如浮,冬脉如营。”又说:“春日浮,如鱼之游在彼;如累累如连珠,如循琅玕;如落榆荚,如风吹毛;……。”这些词语,既难懂,又无定性,更无量化。 “这是什么”,通过仪器的检测,给人以翔实的科学感,仪器检测成了医疗中的重要环节,仪器设备先进与否,成了医院的招牌,甚而,有人提出由电脑来诊病。中医的“这像什么”,存在定性、定位差的问题,使中医很多诊断难具法律意义。中医靠学识、经验与“悟”性,靠源于长期经验积累而形成的意象思维,读通了这些宛若天书的词语。直所谓“大象无形”、“大道至简”,故曰:“医者,意也。”
  其实,治疗是一种艺术,它追求完美,强调个体化,个性差异。医从“术”到“意”,这是医艺的升华。“心之妙用谓之神”,高明的医师凭着造就的意象思维,治愈了多少疑难杂症!挽救了多少人的生命!然而,也正说明中医之难学,良医之少见。其它技艺莫不如此,就拿拉二胡来说,同一把胡琴,拉同一个曲子,音节的高低、长短,曲谱上写的明明白白,不同的人演奏,效果往往有天壤之别。不会曲谱的民间艺人,却能演奏出悠扬的曲调来。何哉?技也,意也。如今计算机十分发达,可以与顶尖高手对弈,而用计算机演奏曲子,尚未听说。我们常说“一锤定音”,一锤的绝技源于悟性,只可意会,难以言传。匠人技艺之高低决定乐器之最终品质。戏迷能听出唱腔中的细微差别,高明的乐队指挥能辨识某个乐手演奏的微小失误。歌唱家的成功,不是因为音调唱得准确,而是对歌曲的透彻理解,以声传情,以情感人。钢琴家的演奏,意之所至,物我两忘,跳动的已不是乐谱上的音符,而是整部乐曲与情感的交融。画家更是讲究意境,不是在“像”与“不像”中竞技,而是在真情,真意境中升华、创新。正因为如此,技艺高超者称作“国士”,医术高超者称作“国手”。
  相术究其本,由外知内,多源于归纳。单个的、无序的点,及在取样、统计、归纳过程中的误差,所作预测只是既定区间之趋向而已。于甲,趋向性可能明显;于乙,趋向性可能分散;于丙,趋向性可能模糊。各部位之趋向性或相互扶助,或相互抑制,且受诸多因素之影响。若只及一点,有如“瞎子摸象”;若“按图索驥”则无所适从。龙行虎步说明其人有魄力,当是贵相。但“龙行虎步”当上了皇帝的不多。虎头燕颔,火色鸢肩,当是贵相,有此相者不是都能拜相封侯。“长平坑降卒,非俱犯三刑;南阳多近亲,非俱当六合。”这是说:赵国四十万士卒被坑杀,并非他们“命”都坏到该死;南阳许多人成了贵族,那是沾刘秀的光,并不是他们的相貌都该当官。
  相学在“像什么”上体现得更为独特,对人有五行之体、飞走之形、头圆像天、足方像地等形象化比喻。也应当看到,形象比拟虽曰肖其形,判其性,便于理解,实际上可操作性差,定性难,无从比对,难以把握。就拿辨“辨色”来说,常用的颜色分250多种色,有色板、有编号,操作时,比来比去,争的不亦乐乎。而“气色”之色只分五种,色域宽,还要分厚薄、盛散、明暗、清浊,非经训练、非独具慧眼之人所能为。使得相学罩上了神秘色彩,超凡脱俗,远离了生活。说者玄玄妙妙,听者似懂非懂。“但信其有,莫信其无”,求卜者之心理,也为伪劣相士提供了活动空间。
  古时善相者,依相推测其命运,往往选择与其相貌、性格特征相近之人,作为参照,与其人之命运详加比对,求其异同。好比医生看病,根据病情选定医案,再斟酌加减。医生之学问就在选定“医案”及“加减”里。文学作品刻画人物,都有源于生活的“原型”。技艺之高下,贵在“运用之妙,存乎一心”,所得结果,贵能以灵机说明之。故灵机之巧拙,足以知操术人技艺之高下。“灵机”之所在,“巧拙”之所在,也正是神奇之所在,高深莫测之所在。它源于渊博的学识,丰富的阅历,生活的积累,源于悟性,也在于灵感。
  灵机或灵感,众说纷纭。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听到、遇到某种奇事、怪事、巧事;或做某事一时说不出理由时,常会说“凭直觉”、“凭预感”。人真的有直觉、能预感吗?人真的有心灵感应等超心理现象,有第六感官吗?用常规的逻辑思维去推理是站不住脚的,故斥之以“伪科学”。然而,这些“伪科学”却越来越受世人关注。
  传统的自然科学,是以人的五官及身体所感受到的自然现象作为研究对象。如今,不少西方学者把眼光对准了对人之本体,发掘人类自身潜在品质,试图破解人体密码,对超心理现象探个究竟。西方及日本学者在破解手纹密码的研究,在手相学、手纹医学方面已取得重大进展,为世人所接受。关于“心灵”的研究也早已开始,英国狄克大学超心理学研究所所长雷伊博士经过实验,证明直觉和预感的存在,认为意念通过某种非物理的方法到达物质状态的可能性已经显示出来了。国际超自然现象协会认为,我们的意识和自然界的物理过程具有直接的联系,人的意念在某种条件下存在着一些超物质的东西,如灵感之类。据载:当代研究人体大脑功能的科学家经过对志愿者的测试表明第六感官是真实存在的,有的人能提前一个时间段,比如说几秒、几分或几天预感到将要发生的事情,或看到将要出现的景象,而有的人却不具备这项功能。如何解释呢?这些科学家的回答是,大脑的活动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大脑的功能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强大。
  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记述了这样一件事。一天,他忽然作了个梦,梦见弟弟死了,尸体放在金属棺材里,胸前放着一束蔷薇花。几周后,得到了弟弟的死讯,他弟弟死于海难,同时遇难者很多,都装在木制棺材里。一位妇女见他弟弟年青,十分怜悯,送了口金属制的棺材。马克·吐温赶到时,场景与梦中完全一样。当他与弟弟的遗体告别时,一位女士走上前来,把一束蔷薇花放在他弟弟胸前。研究工作者认为:具有预知、直感、推知未来能力的潜能的人,在普通人中大量存在,经过某种启发与训练,其潜能得以发掘。据说,印度瑜珈功练习者,当修练到一定程度,修练者的身心便会发生某种变化,获得透视能力,猜透别人心理,预测未来…。我国亦有类似传闻,流传民间,载诸史册,然多归入神仙外道、或高人逸士、或因果报应。
人类对世界的认识水平是限于特定时空,具有连续性、规定性。科学的发展,扩展了人类的认知领域。站在广阔的原野,望着向远方伸展的地平线,实际上自己是站在地球球面的顶点;望着熟悉的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从西方落下,实际上脚下的地球是围绕太阳在转。今天看来如此浅显的道理,倒推几百年,谁会相信呢?已认知的规律仍然是有限的,未认知的规律是无穷的,对至今不认识却实实在在存在的现象,科学的态度应当是理智地面对,不要轻易否认。今天,我们已经可以解释许多过去认为“玄而又玄”的事物,目前无法解释有待未来探究的更是无穷无尽。
  离开玄妙境界,回到实地人生。中外从事“预测”的人士甚多。操术者既有“袖阔日常笼短刺,肩寒春未换单衣”之穷酸术士,也有寓身于写字楼获得“师”称的大家,更有出入豪门的高人,可谓各有千秋。如何才能成为合格的“相术家”呢?俗云:相家必良医。何以成良医?人谓良医,须具备两个条件:医术精,慈悲心。医家治病,中西医不同,西医是治所患之病,中医是治患病之人。《医学集成》说:“医之为道,非精不能明其理,非博不能致其约。是故,前人立教,必使先读儒书,明《易》、理《素问》,虽《本草》、《脉经》不可略者何?盖非《四书》无以通义理之精微,非《易》无以知阴阳之消长,非《素问》无以识其病,……,后学必须会群书之长,参所见而施治之,然后可为”。对从事相术者而言,须有中医理论作为基础,掌握相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这只是第一步;尚须博览群书,会群书之长;饱经世故,历炼人情,开阔视野。我国古之善相者,多为游历四方、博学多闻的“杂家”、贤儒、隐士、怪诞之人。而今西方、日本之善相者,多为医学、心理学、社会学方面的教授、博士、工程师、记者等多方面的“杂家”。若靠读几本相书或“祖传密笈”就招摇过市,犹如学得几句汤头歌诀、验方新编,即悬壶上市之庸医,恐有误人之嫌。

TOP

 

相术是观察人体的表征

TOP

 
1/1页1 跳转到
发表新主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