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页1 跳转到查看:3070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键盘左右键可以进行前后翻页操作
帮助

全新视角看宇宙

全新视角看宇宙


李岩
众所周知,爱因斯坦为科学技术的发展做出了不朽贡献。100年来,他得到人们尊敬的同时,也引发了无数的争议,而争议最多的当属时间问题。

作者经过几年的深入思索,发现在摒弃“钟慢”概念的情况下,可以更好的解决许多问题。




光速



人们通过多种方式观测,发现真空中光速不变,而且不论你是否运动,光线看起来总是以相对于你以同样的速度传播。

首先,在光速不变这个命题中,作者认为有一个问题无法回避,那就是观测者的空间体系无法排除。

光是波,它的传播以其所在的空间体系为基础。不论一束光来自何方,不论观测者空间体系的属性如何、运动速度多高,它在进入观测者空间体系的瞬间,改变为“在观测者空间体系内传播”,这种变化是瞬时、无条件的。

在测量光在真空中相对于测量工具的瞬时速度时,无法排除测量工具这一空间体系。
在光传播至测量工具的空间体系之前,由于没有任何信号使测量工具知道光的情况,所以测量这时的相对瞬时光速是不可能的。“人们测得的光速”是光在到达测量工具的瞬时,改变为“在测量工具的空间体系中传播”的速度,无论测量工具的速度多高、方向如何,所测得的值必然相同。当我们把真空和测量工具一起看来,其本质则是速度的叠加。
其次,“真空中光速不变”应理解为“当前重力真空的光速恒定”。其本质是重力作用使“电磁相对空间”产生拖曳,“尺缩现象”是这种拖曳的外在表现之一。

“电磁相对空间”的拖曳导致了粒子的产生。由于较多数量的电磁波对“电磁相对空间”过度扭曲,产生了闭合的空间。这个空间及其包含的电磁波就是我们所说的粒子。在里面,所有的电磁波都在以光速不停的传播着。(在这里所说的电磁波是指所有的能量,以下称“空间变化量子”。)



运动的本质



一个粒子在与地面参照物相对静止时,其内部的空间变化量子相对于其本身和地面参照物都没有改变。

当粒子相对于参照物以一定的速度运动时,其内部的变化量子相对于粒子本身无变化。而相对于参照物,与运动同向的变化量子出现超光速传播、反向的低于光速传播。无论粒子中变化量子向哪个方向传播,都可以将这个传播在运动的方向上以投影的形式来表示,认为传播是相对于参照物的速度叠加。可以简易的认为粒子包含两个方向传播的变化量子,一个与粒子运动方向同向,一个反向。

由于空间变化量子传播的光速限制,这种超光速传播和低于光速传播,与参照物的空间体系没有直接的可比性。首先要进行等价转换,成为参照物的空间体系传播的变化量子才能解释。这种情况类似于运动光源所发光波:当一束光波在离开运动光源前,也存在超(低于)光速传播,而离开运动光源的瞬时,转变为其他空间体系的传播,在转变过程中,与光源运动同向的变化量子出现相对于参照物的波长压缩和频率增强、反向的变化量子出现波长拉伸和频率减弱,变化量子的整体矢量相对于参照物出现运动方向上的偏移。由于这种转换是等价的,所以在粒子内的变化量子相对于参照物也是这种作用,即:相对于参照物,粒子中变化量子在不同方向上的数量出现变化,其整体矢量相对于参照物出现运动方向上的偏移。

随着粒子运动速度的增加,相对于参照物,偏移增大的同时,同向的变化量子频率增大,对空间的变化次数——空间变化量子数量增加,反向的变化量子与之相反。速度越大,同向的增加率越大。当达到光速时,整体矢量的偏移达到极限,同向的变化量子的频率和数量达到极限。

运动是相对的,变化量子的变化也相对。当我们把参照物和粒子的对照关系互换,以运动粒子相对静止的角度看,地面物体的变化量子同样出现上述变化。

这种变化量子整体矢量的偏移伴随着动能的相对变化。相对于地面参照物,粒子的运动速度增加,动能增加,其本质是粒子中变化量子相对于参照物的频率、数量的变化。相对于粒子,地面参照物中变化量子的改变亦如此。也就是说,动能是相对于参照物,其实质是变化量子的相对数量。

如图所示:粒子A与粒子B完全相同,粒子A相对静止,粒子B以速度v运动。如前所述,相对于自身的空间体系,粒子A与粒子B包含的全部能量(变化量子总量)均为Ea,质量为Ma,与运动同向和反向的能量均为W0。相对于粒子A,粒子B相对于A的全部能量为Eb,质量为Mb。Eb与Ea无直接联系,变化量子需要转换为相对于粒子A以光速传播才能比较。

设W1的波长、频率分别为 、 ,W2为 、 ,W0为 、 ,由前述原理可得:

根据上面的设定可知 ,那么粒子A加速到速度v所需的能量W为:

根据动能公式


  (公式1)
代入


  (公式2)
通过 的比较,结合动能公式 可知,式中的质量是相对于参照物的质量,即 。当粒子的速度为0时,前式与后式相同,即: 。即相对速度无论变化多么小,相对质量相应变化。
质能方程的上述推导过程与爱因斯坦的推导过程完全不同,理论依据有着本质区别。爱因斯坦的推导过程中计算质量较实际情况偏低,前面所述推导过程可以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
在前面的论述中还可以推导出一个重要结论:如果一个粒子内的所有能量在一个平面上旋转,那么这个粒子在旋转的垂线上运动,可以忽略惯性的影响。



                              万有引力的本质



M1、M2为两个相对静止的粒子。单独来看M1或M2时,内部的变化量子在自己的空间体系里以光速传播,这时没有任何的变化量子的不同。但当你把M1、M2放在一起来看,它们的变化量子出现了相对变化,正是这个变化导致了万有引力的产生。

当M2单独来看,其内部变化量子无变化。而相对于M1的空间,M2的变化量子出现了空间密度的变化。相对于M1,朝向M1传播的M2的变化量子的空间密度随时间增加,即变化量子密度增加;而背向M1传播的M2的变化量子的空间密度随时间减小,即变化量子密度减小。M2变化量子的整体矢量相对于M1出现偏移,产生了朝向M1的整体的变化量子数量差,也就是能量差,正是这种差导致了万有引力。(图1)


M2中变化量子越多,质量越大,能量差越大;M1中变化量子增多,对外部空间的作用密度增加,万有引力就越强。相对于M2,M1中的变化量子也是如此。M1,M2两者任一方的变化量子数量的变化都导致引力的变化。

也就是说,万有引力是一种相对量子空间的作用力。只要物质的相对空间不重合,万有引力就无处不在,但这种存在无法超越光速,因为这种相对作用是变化量子的相对作用,这种相对作用的传递是变化量子的传播。

我们再来看“图1”,当M1、M2相距较大时,两者的空间角度较小,其中任意一方的变化量子整体矢量相对于另一方偏移较小。当两者靠近时,空间角度渐渐增大,偏移也逐渐增大。在不同的距离出现了偏移程度的不同,这种不同就构成了势能差。势能也是相对于参照物的,其本质仍然是变化量子的相对数量。


综合运动、动能、质量、万有引力和势能的论述,可以得出一个结论:能量和质量都是空间体系中变化量子的相对数量。整个宇宙,包括物质、暗物质、能量、暗能量……在变化量子的层面上成为统一的理论模型。在此基础上将获得一个新的无限宇宙模型。

人类可以克服惯性和万有引力。

实验1:在水平的可以绕垂直的轴旋转的圆形盘上缠绕光纤并固
定,让光纤的尾部与头部相连,使激光能从尾部进入头部循环。1、导入一定量的激光,就会产生与重力方向相反的升力。

2、导入不同波长的激光,验证所产生升力的区别。3、让激光在光纤尾部释放,验证所产生升力的区别。

还可以让圆盘沿激光方向旋转,一是起稳定作用,还可帮助升力的形成。如果把光纤换成超导线圈,把激光换成电流,我们仍然可以获得升力。这方面的原理与万有引力的原因类似。

可以在实验1的基础上再缠绕一组其他均一致但方向相反的线圈,在两个方向同时输入能量相同的激光(实验2),其结果如何需实验发现。




相对空间拖曳和黑洞对宇宙的重要意义



自从宇宙产生以来,其空间在持续变化着,空间的每一点变化都是一份“空间变化量子”,它可以无穷小。“空间产生”本身就是空间的变化,宇宙扩大出的每一点空间,都是新的空间变化。

宇宙可以是从虚无的点开始超光速爆发,产生空间的同时,出现新的空间变化量子。直到现在,宇宙扩大的速度并未减速,在边缘产生新的空间,产生新的空间变化量子,而内部的空间变化仍在传播和继续。也就是说,现在的宇宙已经是无穷大、质量无限大,只是由于空间变化量子传播的光速限制,使我们无法看得更多。

人类永远看不到宇宙的中心,或者没有中心,而又可以说处处都是中心,这与电磁相对空间的拖曳作用是分不开的。

多份空间变化量子组成一份电磁波,随着量子数量的增多,对本身相对空间的拖曳增大,渐渐的从球形传播变为扇形传播,又变成直线传播,最后,大量的空间变化量子对其本身的相对空间产生极度的拖曳,形成了闭合的“量子空间”。量子空间及其内部的所有的一切就是一个粒子。

没有电磁相对空间的拖曳,将不能出现粒子,宇宙只能是一团电磁波。

随着粒子的产生出现了物质,产生了万有引力,一定范围内的物质被万有引力拖曳到一起,逐渐形成了星云、星体和黑洞。

黑洞是一种极端天体,它的周围空间被极度拖曳,在一定范围内形成了闭合的量子空间,所有的一切都被纳入这一空间,这有点象一个超巨型的粒子。

可以这样讲,一般的天体对电磁相对空间只产生微小的拖曳,而黑洞则产生了极度的拖曳,这种极端拖曳使宇宙在外部扩张的同时,内部则分成了许多较小的部分并稳定的存在。也只有这样才使得宇宙不至于成为一个外部不断扩张,内部却是塌缩和爆炸轮流进行的极端不稳定的天体。



写在后面



“电磁相对空间”拖曳与广义相对论中的时空拖曳不同,是摒弃时间的,它是量子形成“纠缠态”的根本原因,量子纠缠态是客观存在。量子力学中,应把量子看作是“面”甚至是“体”而不是点。把量子看作点的所有研究方法都只应是量子研究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而测不准原理是把量子看作点来研究的必然结果。这如同把一个人作为一个点来研究,可以说他是离地1.5M的一个量子,同时,他又在离地0.01M的地方,于是你说他测不准……

人们说时间可变,可以回到过去,但是可能吗?这只不过是为了解释光速不变而在推导过程中所作的数字游戏。人们超过光速后除了可以追逐过去世界所发出的部分电磁波,不会有别的什么情况发生。

光从来就不是粒子,但当你把它放在一个广大的空间体系内,把它的首尾之间的时间认为零,当然可以说它是粒子。即使是行星如地球甚至是整个银河系,在漫长时间和广博宇宙的视角下,也可以被看作具有波的性质。波粒二相性只不过是所有事物都可能在不同尺度上存在的一个表象。
一百年来,人们在苦苦寻找宇宙统一理论。而在相对论和现有量子力学的基础上是不可能的。

质疑、提问和思考本来是探索真理的基本方法,繁琐的推导公式只是寻求真理过程中追求量化的手段。试想牛顿在发现万有引力之前,不去思考所有事物的共性,而试图用一个公式解释苹果为什么会落地,会有什么结果?我看不出一些理论的公式推导与此有何区别。

(完)

TOP

 

领教

TOP

 

深奥

TOP

 

难懂啊

TOP

 

支持

TOP

 
1/1页1 跳转到
发表新主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