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页1 跳转到查看:1704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键盘左右键可以进行前后翻页操作
帮助

易经和心经对宇宙的认识对比 (2)

易经和心经对宇宙的认识对比 (2)

四、易经、心经的哲学语言对比

易经、心经的哲学语言对比,有趣又有悟。

A.无极——皆空

易学认为宇宙本源是一个无穷大的混沌世界,叫做“无极”——它是空的,是空中有实的“能量海洋”。
我在《太极之光》的阴性物理学中,起名为阴性能量——虚子信息波“海洋”。

悟一悟《心经》中的“皆空”,其含义大体上也如“无极”意境。

由于“空不异色”的哲理,我们可以理解成“皆空”也不空。它可以也可能会生出“色”的物质世界。相当于有生于无——色生于空。

“无极”和“皆空”的概念如此相似,多么有趣。

B.太极——色空

太极是由两仪组成的。两仪即阴阳,因此,可以对应为:阴仪即“空”,阳仪是“色”。
列对应表如下:

阳仪

物质

低光速

可见

粒子

显形

假象

色可转空

阳可转阴

阴仪

能量

超光速

不可见

虚子

隐形

真如

空可变色

阴可生阳




五、四象生八卦,八卦描众生

易学讲太极生八卦。它可以通过八个方位去认识和操控生命(指地球人)的从生到死的一个太极周期中的生存旅程的活动曲线(运程)。

因此,人生是可以用八卦理念去认识和测定的。(这属于周易的预测学数理技术。)

佛教对地球人有一美称叫“众生”。因此,易经对人的描述应该与佛学对众生的描述有一致性。可惜《心经》对人生未作那么具体的描述。倒是周文王等圣贤从易理出发,探索出一套术数(卦术),专门面对地球众生的生命活动曲线,作专门的预测,描述生命太极周期的发展规律。

俗话说道修今生,佛修来世。佛学尤其《心经》好像对“大道理,大规律”感兴趣。在短短的260个字的《心经》中,没有提及与生命秘码对应方面的经文。

也许当年佛陀“照见五蕴皆空”之后,注意力集中启示众生去“大悟”明净世界,不必对苦海(“色”的世界)依依不舍,不必追求什么物质和生命预测,相反的是,用般若大智慧去开示众生,走出红尘(修来世)。

也许对众生的“人生预测”并不是心经的任务。它追求的也许是“度一切苦厄”的大目的罢了。须知“预测术”是度不了众生的一切苦厄的。

《心经》的心法,倒是更能治疗众生的“心病”,——一切苦厄之源,一旦您“依般若波罗蜜多,心无挂碍”将可以“远离颠倒梦想”,达到“究竟涅槃”,而脱离苦海——那还要预测干什么呢?
当然,这话说来容易,历来有多少众生能修成这一境界而进入佛国呢!

真佛的层次越高,越不容易达到是正常的。

《心经》不能因为众生的愚昧而降低它的哲理层次。《易经》也如此,“真懂易者不测”。有多少人能读懂易经的哲理呢?连东方人大都错以为易经等于预测算卦。他们不知道易经首先是讲宇宙哲学,描述时空大规律的“天书”,类似《心经》是一部描述般若大智慧的顶级宇宙规律的经书那样。

不魔不成佛。众生读不懂不要紧。慢慢来。“不魔不成佛”。佛本来就在心中。《心经》中去找“佛国”吧,这就是我们要解读开悟《心经》的思路。

我们可否感悟一下,通过易经哲理去感悟《心经》总会更好的走近《心经》的禅定世界。

如果说“四象生八卦,八卦描众生”的话,可否加一句“心经引人开心窍,心门洞开度众生”呢。
六、8×8=64卦,观赏大千世界

大千世界一般可泛指地球人的生活群体社会。从佛学的角度看,似乎可以泛指“三界”,即色界,有色界和无色界。大概有如易学中讲的“五行世界”范围内的时空。皆属于大千世界吧。

故有“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之说。

可能《心经》就具有这个“跳出三界外”的指导水平——我理解成“超级修心养性”的开悟天书。

仅有260个字的《心经》有如此高深又超凡的威力?

其实,越是高层次的真理,越简单简朴,一字一层信息,一句一篇宇宙密码。何况大量的顶级宇宙哲理根本就不能用语言文字表达。如用原始的信息符合来讲述,众生又根本听不懂,读不来。

如果说易经是破译宇宙奥妙的天书,那么,《心经》可否说是开示宇宙规律的般若大智慧的佛书。它们从不同的角度表达了宇宙本始的永恒规律。

如果这样,我们今天读不懂它们也要试着读,起码争取来一个“初悟”,也了不得啊。

具体点说,用64卦观赏大千世界是很有趣的。

如果用《心经》的哲学观来观赏大千世界呢?那就更加有趣还有悟了。

这本书的中篇讲的大都是这类“观赏”,愿有缘人共同来解读《心经》打开心扉去观赏吧。我建议从“心外有物”出发去“照见”“心外无物”的“皆空”宇宙——明净佛国的真相。说不定那时我们就会处在地面上的“极乐”之中了。

七、灵性功能——《心经》的咒语

从易学的阴阳中必然导出阴阳功能概念。

凡属于阳性粒子运动产生的功能,我们称为阳性功能。现代物理学研究中的功和能,包括核能,都属于阳性功能。现代阳性物理学未能认识阴性物质(总习惯地把它们当作抽象的、不存在的心理概念)。因此也必然不知道有阴性功能的存在。东方神秘文化中的道术佛法(如符咒)皆属于阴性功能,是心经中讲的“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

凡属阴性信息波虚子运动产生的功能,我们称之为阴性功能。如思维波、意念力、志气、爱心、祝愿、激情、祈祷、咒语……一切虚态物质运动皆能产生阴性功能。当然这些功能尚未被粒子组成的科学仪器所接收到,可是却可以被人脑接收,只要这个人脑内部的潜能被诱发出来,如修心养性之后,能进行心灵感应,就完全可以接收到的。

我们执意把阴性功能称之为灵性功能,是因为它可以穿透光灵界,进入阴性物质世界。可这一切我们凡人的五官皆不能感知到,仪器就更无能为力了。

只有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在“照见五蕴皆空”时,方能出现第六感观而出现阴性功能——这就是《心经》的开示。

因此,心经指出“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而且“能除一切苦”。

这就是说《心经》是一部带有阴性功能的经书。是一部能激发凡人出潜能,获得灵性功能的经书。切实是“真实不虚”。难怪历代和近代修诵心经者,出现过大批人间奇迹。其实那些都属于阴性功能在阳间尘世显示显灵现象——现代科学界称之为“不明事物”。

八、易经和心经都有阴阳宇宙观

站在阴阳界上观察分析阴阳界事物


阴界

超五官感知

灵性思维


灵界


阳界

五官感知

逻辑思维

阴仪

太极

阳仪

宙:时间

宇宙

宇:空间

无形,虚态

形态

有形,实态

虚子(波)

物波

实子(粒子)

灵魂(程序)

生命

躯体(载体)

阴性功能

能量

阳性功能

人体特异功能

本能

人体阳性功能

四维灵性规律

哲理

三维物性规律

易理学

知识

物理学

禅学

道学

科学

整体而察

学问

分科而学(实验)

灵感直觉

感知

五官感知

功态(糊涂)

生态(理性)

常态(清醒)

唯心论

唯易论

唯物论

空界

灵界

色界

TOP

 

支持

TOP

 
1/1页1 跳转到
发表新主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