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页1 跳转到查看:1965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键盘左右键可以进行前后翻页操作
帮助

补充篇 - 我观明心见性和心学

补充篇 - 我观明心见性和心学

原本只准备写一篇关于明心见性和心学的文章,不知不觉中已经是第三篇了,希望大家喜欢。写这篇的原因是我重新看了“传习录”,赞叹不已。在我的眼里,“传习录”简直就是一本写着最高武功心法的“武功秘集”。 \]þœOY*ñ¨www.0370qmw.comNæ;>ï…Ã[#
\]þœOY*ñ¨www.0370qmw.comNæ;>ï…Ã[#
\]þœOY*ñ¨www.0370qmw.comNæ;>ï…Ã[#
首先,我说明一下。我的道路是先易后禅后经史。其他也有很多涉略,如净土宗,基督教等等。我一向不做学术研究,讲究修行。其中最吸引我,最满足我智商,最符合我性格的是禅宗。所以我看很多问题,都不知不觉中用禅宗的心性说来解释。所以按惯例还是先提明心见性,然后再谈心学。在我的眼里,禅宗分几个步骤: 参,打开,悟道,悟后真修。而这些步骤很难一一划分,常混在一起的。同时还有很多修行方面的问题,我以下用“传习录”和禅宗一一对应进行阐述。 \]þœOY*ñ¨www.0370qmw.comNæ;>ï…Ã[#
\]þœOY*ñ¨www.0370qmw.comNæ;>ï…Ã[#
\]þœOY*ñ¨www.0370qmw.comNæ;>ï…Ã[#
关于打开证体之景相 ―― “传习录” 陆澄问:“无所偏倚,是何等气象”?曰:“如明镜然。全体莹彻,略无纤尘染着”。而在元音老人的“略论明心见性”中写这样的:证体之景相,古人多不详言。一者,以此证境,非言思能及,一落言诠,即嫌住著。二者,真证得者,归无所得,不欲炫耀于人。三者,恐未悟者窃为己有,以迷惑他人。四者,恐人著境以求,反障悟门。五者,各人经过境界,亦非完全一致。以是等等原因,故只以‘云散长空,青天彻露’、‘万里无云之晴空’、‘心月孤圆,光含万象’、‘非光非昧,非大非小,非青非黄’,更或以‘圆团团,光灿灿’等约略描绘之。余今似亦不例外,况余并无所证,亦无所得,更无能为言,只得拾几句现成公案,以飨读者。至于详细情形,只有留待读者自己努力用功证取体会了. 当我人修法修至能所双忘,心法双泯时,不管修什么宗,都是卒地折、爆地断,有如爆炸物,忽然爆破,内而身心,外而世界,乃至虚空,一时脱落、粉碎,化为乌有,连乌有也乌有。所谓大地平沉,虚空粉碎,当斯时也,虽一无所有,但虚明凝寂、一灵不昧,了了常知非如木石。  \]þœOY*ñ¨www.0370qmw.comNæ;>ï…Ã[#
\]þœOY*ñ¨www.0370qmw.comNæ;>ï…Ã[#
\]þœOY*ñ¨www.0370qmw.comNæ;>ï…Ã[#
关于修静和境上修――刘君亮要在山中静坐。先生曰:“汝若以厌外物之心去求之静,是反养成一个骄惰之气了;汝若不厌外物,复于静处涵养,却好。” 九川问:“静坐用功,颇觉此心收歛;遇事又断了,旋起个念头去事上省察,事过又寻旧功,还觉有内外,打不作一片。”先生曰:“此‘格物’之说未透。心何尝有内外?即如惟僣今在此讲论,又岂有一心在内照管?这听讲说时专敬,即是那静坐时心。功夫一贯,何须更起念头?人须在事上磨练做功夫乃有益:若只好静,遇事便乱,终无长进。那静时功夫亦差似收歛,而实放溺也。”而“六祖坛经”云:善知识。又有人教坐。看心观静。不动不起。从此置功。迷人不会。便执成颠。如此者众。如是相教。故知大错。而“略论明心见性”中写:静中相继,动中相继,动静一如,相继亦不可得。\]þœOY*ñ¨www.0370qmw.comNæ;>ï…Ã[#
\]þœOY*ñ¨www.0370qmw.comNæ;>ï…Ã[#
\]þœOY*ñ¨www.0370qmw.comNæ;>ï…Ã[#
关于考证功夫的境界 ―― 薛侃录先生问在坐之友,此来工夫何似?一友举虚明意思。先生曰:“此是说光景”。一友叙今昔异同。先生曰:“此是说效验”。二友惘然。此乃王阳明指点功夫。一如“六祖坛经”中的机缘品,顿渐品,慧能大师指点修行。 \]þœOY*ñ¨www.0370qmw.comNæ;>ï…Ã[#
\]þœOY*ñ¨www.0370qmw.comNæ;>ï…Ã[#
\]þœOY*ñ¨www.0370qmw.comNæ;>ï…Ã[#
所以按我以上的分析,传习录绝不是学术上的研究,而是一本关于实际武功心法的书,是通过问答的方式来的。一如“六祖坛经”是写六祖慧能的一生经历和弟子的问答,其中还有很多关于心性的见地。我无法将禅宗经典和传习录全部一一对应,而以上我也是断章取义,请读者自行看原著。总之我的建议是在学术研究王阳明的同时,请有志者用心学进行修炼,亲自到王阳明的境界处走一趟。\]þœOY*ñ¨www.0370qmw.comNæ;>ï…Ã[#
\]þœOY*ñ¨www.0370qmw.comNæ;>ï…Ã[#
\]þœOY*ñ¨www.0370qmw.comNæ;>ï…Ã[#
无神有神和出世入世 ―― 在诸多门派中,我认为禅宗和儒家(包括先秦诸子)都是无神论。这个无神并不是不承认神的存在,而是认为人神一体,天人合一。而其他净宗,有相和基督教都是通过有形的神去体会无形的道。所以没有好坏之分。对于儒家的入世,禅宗是相对出世,其主要原因是佛陀现出家相,后禅宗名弟子大多出家人。王阳明在传习录里对佛家的出世也有评价。但是这里也有误解。禅宗并不拘泥形式,境上练心,境上透脱才是要旨。而儒家也有随时放下俗物,静修的一说。故大手段人都是两面敲打,我们不要因为王阳明的一两句话,就有高下的争论。佛从小乘传起,几十年后才归于大乘心性。不是佛没有到位,主要是听众没有到位。而基督教甚是奇特,在入世中讲神,把两者很好的结合起来。但是基督教的特点是强制和绝对。把一切不同的意见都认为是魔说。把相同的意见都引用圣经归为基督说。相对而言,禅宗,心学,儒家更是海纳百川。但诸位也不要以为海纳百川就是好。基督教就是因为它的强制和绝对,把很多顽劣的人和行为规矩到它的准则中,这也是件好事。然而对于我的性格而言,我喜欢活活泼泼,有法可依却不框住。所以禅宗和心学更适合我。法无定法,对机则是好法。我曾用心性学说向基督徒问问题,看他们忙着翻圣经找证明,也是一件乐事。我当时最真切的感受就是心性说的灵动,理论的完整和无懈可击,是其他法门无可比拟的,是一切法的总纲。所以佛归之以大乘。万法归一。一归于心性。\]þœOY*ñ¨www.0370qmw.comNæ;>ï…Ã[#
\]þœOY*ñ¨www.0370qmw.comNæ;>ï…Ã[#
总而言之,王阳明把无上心法,用入世相,交给世人,他是世间的明灯,其意义之伟大,无可比拟。\]þœOY*ñ¨www.0370qmw.comNæ;>ï…Ã[#

TOP

 
1/1页1 跳转到
发表新主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