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页1 跳转到查看:1704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键盘左右键可以进行前后翻页操作
帮助

芒砀山 《四神云气图》

芒砀山 《四神云气图》

前几年,我写过一篇报告文学,开头就写了芒砀山:“广褒的豫东大平原背依黄河,坦坦荡荡地向东南铺展开来,辽阔地大地一望无垠,到了永城突然被几座隆起的山峰阻断,那就是从东海边上绵延而来高山的余脉--芒砀山。”
    即是“余脉”,那芒砀山不算高。但,“山不在高,有仙则灵”。这里是大汉天子刘邦“斩蛇起义”之地。相传当初刘邦起事的山路上,横卧一条巨蟒挡道,刘邦不顾危险挥剑将大蛇斩为两段,殷红的血染透了路边的青草,多少年来,在此地还能看到代代衍生的“红草”。最近,永城在芒砀山主峰置立一尊刘邦铜像,山风猎猎,吹得那衣袂飘起,“大风起兮云飞扬”,风渐起渐烈,大汉雄风在芒砀群岭间鼓荡。

    更早的还有秦末农民起义军首领陈胜的墓地,这位首开“农民起义”先河的大英雄振臂高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刘邦创大汉基业,自芒砀山始;而陈胜的凌云壮志,却在芒砀山止。陈胜被叛徒所杀,后部将葬其于芒砀山。历史演义的铁幕由陈胜奋力撕开了一角。看来,秦汉之交的芒砀山确是风起云涌英雄汇集的大舞台,秦灭汉兴的始肇者都在这一带翻动了中华历史的黄页。时光荏苒,这里成了西汉梁国的属地。但现在人们知道芒砀山每一座山峰的肚子里都埋着宝藏,这里是当时最强盛的诸侯梁王王室的陵墓。堪称国宝的“金缕玉衣”和被称为“敦煌前的敦煌”之壁画《四神云气图》均为这里出土。

    说来也巧,在我的珍藏中有一对精致的小石狮,质地细腻滑润,捧在手里沉甸甸凉丝丝传达着说不尽的情意,它来自芒山的心腹,一块普通的石头经石匠师傅点化成一对逗人的狮子,竟然优美地蹲在我的案头,我们互相对视着……突然,我悟出它们不应该成为石雕,更不该在这案头。它们本是一块芒山石,应牢牢地护卫着王陵,护卫着国宝,护卫着大汉以来的信息与血脉。

    上个世纪的中后期,芒砀山遭到了毁灭性的开采,石料厂、水泥厂等等吞吐石头的家伙就趴在群山周围,芒山的公路日夜轰鸣着外运石头的车辆,石料石块石沫石雕……每一样都沾着“石”字。上面的炸了下边挖了,连山根都掏了,半边山变成了深坑,积水为湖。壁立徒峭,危石参差,像一处伤口,裸露在蓝天之下,芒山在呻吟,在流血,在消亡。

1986年5月的一天,初夏的凉风掠过山头,真是不热不冷好出活的日子,永城芒山镇柿园村的石匠上了李山半腰,一根钢钎带着抡锤的号子深深地插进了山的肌肤,一锤又一锤钢钎与青石搏击。突然,随着一记重锤的敲打,钢钎噗地一声滑进了山体竟没了踪影,石匠们楞住了,随即他们意识到钢钎落进了古墓。芒山的村民明白这山中有墓葬,早为人知的“避雨洞”就是一座石室墓,只不过前朝旧代被盗变成了一所空穴。相传曹操盗过另一座大型古墓,运走了整船整车的金银珠宝。这一锤同样敲开了一座汉代墓葬的石门。说来也巧,外面的甬道被土石夯死,门下的墓道也已被塞石排满,只有石门前有几十公分宽的空档,钢钎不偏不斜恰好滑落,如果钎子打在实处,等装上炸药雷管,一道细细的导火索,一缕嘶嘶作响的火光,一座二千年的古墓就会被炸崩,据后来考古分析,它的一侧本来还有一座相伴的汉墓,如今就是那片湖,那座坑。

    墓门打开了,二千年的时光弹指一挥间,从关闭到开放竟隔了这么多的春秋轮回。墓道的塞石拉了出来,上面还刻着汉字。这才是真正的“汉”字,越过千年的时光,我们一眼就能认得它。字体为汉隶,但还带有秦篆的痕迹,有的还有减笔,说明简体字并非近代才有。其中一块字数最多,刻有梁国禁止盗墓的法典条文:“上御锺常从盗者弃市”,看来盗墓者是要杀头的。但偏偏有人冒着掉脑袋的危险干着盗墓的勾当,眼前的这座汉墓也被盗过。石门左上方有一不规则的盗洞遗存,这巨大的塞石是怎样移开,又是如何让其复位,盗走了多少宝藏,现在又流落何方,这一切都是难以破解的迷团。

    墓葬位于芒山的柿园村,遂被命名为“柿园汉墓”。虽然不知何年何月被盗过,但还是出土了不少珍贵的文物。那微笑的女俑被称为“东方的维纳斯”,还有那搬不走的石室承载着丰富的文化信息。除了考古工作者的发掘之外,后来还来了一批又一批的村民,在幽深的墓底,他们点燃了火把、轮胎用以照明,摸索着还想再找到什么,有人面对阴冷潮湿的石壁敲敲打打,看能不能发现暗室,他们万万没有想到这愚蠢的行为险些葬送了一件俗人弃之不取的国宝———二千年西汉古墓之壁画《四神云气图》。

    前不久,我陪朋友又一次探访“柿园汉墓”,洞内一位画师正在修饰南壁残画,大红的底色上画有朱雀、玄武、青龙、白虎及变形的云气纹。
他指引我们仰视主室的天顶,只看头顶一片“中国红”,正中绘着一条腾飞的巨龙,高昴着龙头身子飘逸蜿蜒成“S”形,背、腹、尾多处生长莲花,花茎为“补白”优美的弯曲着,花朵含而未放。飞龙足下或踩祥云或踏花枝,张口卷舌钩住一只怪兽,这兽怪就怪在鸭嘴鱼身,有人说是“鱼龙”、“灵蛇”,也有人认定是“玄武”。画面上方有一只行走的朱雀,尖喙咬住龙角,意欲随龙飞翔。龙身腾起处腰下有一方空白,正好绘一攀援而上的白虎。虎头生出一对莲花,前有灵芝下有祥云,大有一飞冲天之势。整个画面显出:四神和谐翔空,云缠雾绕,灵芝献瑞,莲花吉祥,繁复而有序,生动而活泼,黑白红绿四色搭配,凝重热烈,大气磅礴,浪漫新颖。画师告诉我们,这红为朱砂,白为云母,绿是孔雀石,黑是调配而成,原料均为天然,二千年不褪色。墓刚打开时壁画保存完好,水灵灵地鲜艳夺目。但是盗墓者也好,老百姓也罢,进进出出像赶会似的,更有甚者,拿棍子敲打壁画,再加上烟熏火燎,眼看这二千年来留下的艺术瑰宝就要毁坏殆尽,于是决定将壁画移至河南省博物院珍藏。我们看到的是一幅复制品,这就是被专家命名的《四神云气图》。

    我不甘心,想一睹《四神云气图》的真容。当我按捺着急切渴望的心情终于在省博物院找到它时,它正安静的“挂”在馆墙上。是它,大块的“中国红”,逶迤飞翔的巨龙,还有那朱雀白虎怪兽,灵芝莲花祥云环绕着四神。它是古人欲望死后升天的图解,它是古文化中神仙世界的框架结构式范。从绘画方面研读,更是精美绝伦:它构图均衡,布局和谐,空间交错,从具像到抽像,从写实到变异,丰富多彩,令人瞠目。透明的玻璃护着它,泛出一种晶莹的光彩。柔和的灯影下,《四神云气图》更显得高贵典雅。那么,二千年了我们祖先想告诉后人什么?

    龙,是中华子孙的图腾,红,是中华民族的崇尚色。一年又一年,一代又一代,人们确是这样呤唱,我们是龙的传人。要说那喜洋洋的大红也是祖祖辈辈认定的吉祥色,春联是红的,新娘子的盖头是红的,花轿是红的,彩绸是红的,那洞房的蜡烛是红的,接下来的日子也是红红火火的。我们是大汉的子孙,祖先留给我们一条历史的长河,它承载着太多的思想、艺术、哲学、民俗……这么多的瑰宝,我们要继承、清拣、创新、发展。

    站在《四神云气图》前,才知道为什么将它定为镇院之宝;置身在众多的文物中间,更知道什么是历史。我就定定地站在那里凝思,觉得肩上沉沉的。

TOP

 

历史的回现。。。

TOP

 
1/1页1 跳转到
发表新主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