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页1 跳转到查看:1729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键盘左右键可以进行前后翻页操作
帮助

用什么灌溉心灵·财富与自由

用什么灌溉心灵·财富与自由

人有无穷的欲望,所以难得快乐。英国文学家王尔德说:“人生有两种悲剧,一种是得不到我所要的”,这与佛教所说的“求不得,苦”,意思相同。王尔德接着说:“另一种悲剧是得到我所要的。”为什么“得到”也是悲剧呢?«”€”™M¦é1www.0370qmw.com}õ¹b»íf7R
因为欲望是很奇妙的东西,它不是顺着直线前进,而是可以随时转弯,处处比较,以至于“得到”之后,才发现那不是自己所要的。“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爱恶之间的转换,不可以常理来判断。不仅如此,更多的人在“得到”之后,发现自己付出的代价太高,譬如,得到了财富,失去了青春或健康,岂非令人怨叹!取舍之间,左右为难,人生实在是相当辛苦的。«”€”™M¦é1www.0370qmw.com}õ¹b»íf7R
既然如此,何不设法“化解”欲望?化解的方法有二:一是宗教,二是哲学。«”€”™M¦é1www.0370qmw.com}õ¹b»íf7R
以宗教而言,虔诚的心意胜过一切。有趣的是,凡是拥有外在条件的,如财富、权力、地位、名声,就会自以为有些依恃,无法放下身段,表现虔诚的心意。兹以二例说明。«”€”™M¦é1www.0370qmw.com}õ¹b»íf7R
笔者幼年看过一些电影,内容情节多已淡忘,始终印象深刻的则是以下所描写的一幕。众多佛教信徒,前往大庙祈祷。根据当地风俗,每人各携一只蜡烛,点燃置于身旁,既可代表信心,又可大放光明。于是,富者所备的蜡烛,有如一棵大树,甚为壮观,赢得大家赞赏。贫者的蜡烛就乏善可陈了,只得找一角落安顿。众人中有一寡妇,家中赤贫,所带蜡烛细如丝,烛光亦模糊难辨。«”€”™M¦é1www.0370qmw.com}õ¹b»íf7R
有佛必有魔,有祈祷必有诱惑及考验。魔鬼化做一阵狂风,呼呼声中,越大的烛火越先熄灭,诚所谓“烛大先招风”。最后,一片漆黑之中,只有赤贫寡妇的小蜡烛仍然发出光明,因为她在虔心祈祷,再大的魔力也无可奈何。电影至此结束,不需奢谈道理,已可扭转观众对世间成就的看法。«”€”™M¦é1www.0370qmw.com}õ¹b»íf7R
另一例见于基督徒的《圣经》中。犹太人在安息日群赴圣殿祷告,依例必须奉献金钱,既可维持圣殿开销,亦可表达个人心意。富者前呼后拥,在圣殿前投下大笔捐献,众人无不欣羡。这时,有一穷寡妇趁众人不注意时,低头上前投下两毛钱的奉献。耶稣说话了。他说:“在天父面前,这个穷寡妇所捐的钱,比任何人的都多。”为什么?因为虔诚的心意胜过一切。上帝对人的判断,全在“诚”字,所以宗教不仅带给所有的人希望,也警惕我们不可耽溺于世俗。«”€”™M¦é1www.0370qmw.com}õ¹b»íf7R
如此一来,欲望不再主导心灵,得到或得不到也就不再构成悲剧了。那么哲学又能提供什么药方呢?«”€”™M¦é1www.0370qmw.com}õ¹b»íf7R
哲学建议我们以理性去了解人间规则,与其禁欲,不如顺欲,就像大禹治水,疏导胜过围堵。疏导须是双向的:一、按照游戏规则,以正当手段发挥个人才华,在社会上赢取成就,因为任何成就都有相对的贡献在内。二、一旦获得成就,必须予以超越,提升到心灵层次。说得更清楚一些,譬如,赚得财富,不可成为守财奴,却须以金钱为踏板,跃入心灵自由的世界。换言之,财富可以使人自由。«”€”™M¦é1www.0370qmw.com}õ¹b»íf7R
现代社会日渐富裕,与其宣扬安贫乐道,不如肯定“安富行道”,财富使人有能力行善。行善与否,要靠机缘;若想求得心灵自由,则财富可以立即发出效用。由于不虞匮乏,大家不再为五斗米折腰,不必做许多勉强的事。既然无所求,就可以无所待,然后开始品味人生,以审美的眼光取代功利实用的态度。如此一来,快乐就不再难以企及了。«”€”™M¦é1www.0370qmw.com}õ¹b»íf7R
然而,多少财富才能使人自由呢?这个问题也许没有标准答案,但是一位罗马哲人说:“致富的最佳途径,即是轻视财富。”听起来有些犬儒,其实含有至理。«”€”™M¦é1www.0370qmw.com}õ¹b»íf7R

TOP

 
1/1页1 跳转到
发表新主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