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页1 跳转到查看:2248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键盘左右键可以进行前后翻页操作
帮助

紫微斗数与太极城文化

紫微斗数与太极城文化

紫微斗数是中国传统命理学中重要的一派,它推理的基本依据是天人合一和阴阳五行学说,具有道家宇宙观的神秘色彩,太极城之所以与紫微斗数发生直接关系,是因为明代著名地理学家、理学大师罗洪先。Ïx%n9æûwww.0370qmw.comm|c‰€C,ý
    罗洪先少年时代曾就读于旬阳太极城东的灵崖寺,后中状元,居官不久便归隐家乡江西吉水,修订《紫微斗数全书》,因而被尊为紫微斗数的中兴之祖。紫微斗数与旬阳太极城的这种机缘神交,不能用偶然来简单阐释。对此进行必要的探讨,这对于深入挖掘太极城文化的内涵,丰富太极城文化的底蕴,提升太极城知名度,大有裨益。Ïx%n9æûwww.0370qmw.comm|c‰€C,ý
    一  罗洪先其人Ïx%n9æûwww.0370qmw.comm|c‰€C,ý
    罗洪先生于明弘治十七年(1504)十月十四日,卒于嘉靖四十三年(1564),字达夫,号念庵。罗洪先的家乡江西吉安,古称庐陵,是文风鼎盛、人才辈出之地,中国千年科举,仅庐陵就出过三千名进士,十六名状元,是文天祥、欧阳修等著名人物的故里,著名的革命圣地井冈山就位于庐陵。明嘉靖八年(1529)年,罗洪先参加廷试,获一甲第一名,被授翰林院修撰。可是他认为“儒家事业有大于此者”,便借父母病逝守节等理由回家一住就是八年。回京后,嘉靖十八年(1539)召拜春坊左赞善。第二年冬,因与唐顺之等联名向皇帝上“请皇太子出御文华殿”疏,触怒了体弱多病、猜忌太子的皇帝,罢官回乡,潜心于王阳明学说、地理学和紫微斗数的研究。Ïx%n9æûwww.0370qmw.comm|c‰€C,ý
    据明史记载,洪先归隐后,“甘淡泊,炼寒暑,跃马挽强,考图观史,自天文,地志,礼乐,典章,河渠,边塞,战阵攻守,下逮阴阳,算数,糜不精究。至人才,吏事,国计,民情,悉加以谘访。”对此,他解释说,假如我担其任,这些都是我的事啊。由此可见罗洪先虽然归隐,但并未“出世”,而是学而不辍,关注时事,心态进取,毫无失落感。史书记载他归家后为地方所做的几件事,足见其正气与胆略。吉水县的田赋征缴素有弊端,负担不公,罗洪先要求官府处理,有司采纳了他的建议,并让罗洪先负责处理此事,他精心体察,公正处理,消除了弊端;有一年大旱,普遍缺粮,饥民众多,罗洪先致信吉安府尹,筹得粟米数十石救济灾民,罗洪先携友人亲自发放;有一年,一股流寇窜入吉安府境内,知府惊慌失措,罗洪先亲自为其出谋划策,定攻守之策,因防范严密,流寇很快退出吉安。Ïx%n9æûwww.0370qmw.comm|c‰€C,ý
    罗洪先在中国理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是阳明学的关键人物。明朝中期,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一股强烈要求摆脱儒家思想束缚,要求个人意志自由的思潮涌动,儒家开始急切地探讨应对之策。浙江余姚人王阳明[守仁]在对程朱理学、陆九渊心学的扬弃中,创立了阳明学,一时风靡全国,左右中国思想界达百年之久。王学体系的核心是“致良知”,主张求知的基本途径是为善去恶,知行合一,良知就是我心,就是天理,在修养中起能动作用;天地万物以人为中心,人的良知也是万物的良知。王阳明之后,王学流派纷呈,罗洪先是其中江右学派的主要代表,是“归寂”学派的创立人。这个学派因坚持王学的“致良知”正统观点,被称为王学的正宗。罗洪先的学术思想经历了三个阶段:初登第,他主张人生要有大志,有“用世之心”,要践履“良知”。中年罢官后,他主张求良知的最佳方式为“虚明静定”四种状态,这在政治险恶、特务横行的当时,迎合了士人急于安顿躁动,摆脱世俗,砥砺激情的需求。晚年时,他对“仁体”有了彻悟,拒绝了同乡严嵩要他出山做官的邀请,寄情山水,又不忘儒家“仁民爱物”的责任,对民生疾苦给予了极大的同情和关心。Ïx%n9æûwww.0370qmw.comm|c‰€C,ý
    罗洪先同时是中外地图学史上的杰出人物,他是中国最早刊印地图集《广舆图》的作者,是十六世纪前东方地图历史成就的总结者,与西方的墨卡托齐名。十四世纪二十年代,元朝的朱思本绘制了一幅长宽各七尺的《舆图》即中国地图。罗洪先在查阅大量图籍和实地考察之后,花费了十年时间,对该图进行了增补,他改原图为分幅地图,分政区图、边防图、专题图、邻国和周边地区图四类共四十余幅,每幅地图后附有表解和文字说明。在制图方法上,继承了计里画方,同时首创了24种标准图例。罗洪先《广舆图》的历史贡献在于保存了朱图的精华和元明以来一些失传的重要地图,反映了元明时期我国地图发展的最高水平,承上启下,继往开来,其中的九边图、海防图、江防图,还具有重要的军事价值,反映了当时日益严重的“北虏南倭”边防危机,表达了罗洪先对边防问题的深深忧虑。Ïx%n9æûwww.0370qmw.comm|c‰€C,ý
    二  罗洪先就读于旬阳的历史记载Ïx%n9æûwww.0370qmw.comm|c‰€C,ý
    位于旬阳县城以东、汉江与旬河交汇口之上的灵崖寺是罗洪先少年时读书的地方。灵崖寺由僧人明显初建于宋绍兴六年(1136 ),明代洪武年间、天顺年间均有续修。明弘治年间,山东邱县人蒋昺任旬阳知县时,因县中“庶老”敬献灵芝,以为瑞兆,遂建灵芝亭,并撰《灵芝记》,立碑勒石,由是灵芝亭名声远扬,这也可能是罗洪先慕名而读的原因之一。此亭在罗洪先中状元之后即被更名为“读书亭”,灵芝与状元的佳话由此广为流传,成为世代旬阳读书人无限憧憬的美好情结。Ïx%n9æûwww.0370qmw.comm|c‰€C,ý
    罗洪先之所以能从遥远的江西来到旬阳,是由于其父罗循的缘故。罗循字遵善,号双泉,历任镇江知府、淮扬兵备道、山东按察司副使等职。有两件事可以表明罗循的为人:罗循在京赶考住旅馆时丢失了一件上衣,同舍的一个人说:我知道你的衣服谁偷了。便拉着罗循去找,果然发现同旅馆的一位同考者穿着那件衣服,罗循说:你看错了,衣服是一样的,但是并不是我丢的那件。之后问其原因,罗循说:失去一件衣服,对我并没有多大损失,而他得个坏名声,以后怎么在读书人中相处呢?罗循任兵部武选郎中时,一次考选武职,有二十多个考生都来自当时红极一时的宦官刘锦的门下,罗循不畏权贵,“罢其管事”,刘锦恼羞成怒,大骂兵部尚书王敞,王敞十分害怕,回至兵部,准备更改考选奏折,而罗循故意拖延,没过几天,刘锦倒台,王敞对罗循非常感激。罗循明弘治八年(1495)中举人,弘治十二年(1499)年中进士,两次应试,都“占籍”陕西省白河县,清嘉庆六年(1801)《白河县志》、清光绪九年(1898)《白河县志》对罗循中举及考进士均有记载,在人物卷仕绩篇中还专为罗循、罗洪先父子立传。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旬阳县志》、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旬阳县志》、清末《洵阳乡土志》都对罗循之子罗洪先在旬阳县城灵崖寺就读有明确记载。各本地方志对罗洪先的记载如次:Ïx%n9æûwww.0370qmw.comm|c‰€C,ý
    清光绪九年《白河县志·仕绩》:Ïx%n9æûwww.0370qmw.comm|c‰€C,ý
    罗循,字双全,江西吉水人,占籍白河,弘治乙末进士,擢镇江知府,平贼有功,迁淮扬兵备道,山东按察司副使。子洪先,字达夫,号念庵,嘉靖八年成进士第一人,历官左春坊左赞善,十九年因唐顺之等陈言除名归,隆庆初卒,赠光禄少卿,谥文恭,余见明史本传及《明儒学案》、《理学宗传》诸书。Ïx%n9æûwww.0370qmw.comm|c‰€C,ý
    清乾隆《洵阳县志·人物》:Ïx%n9æûwww.0370qmw.comm|c‰€C,ý
    罗洪先,字达夫,号念庵,江西吉水人,父循占籍白河成进士,历官山东按察司副使,洪先为诸生时从白河来读邑之灵崖寺,嘉靖八年成进士第一人,历官左春坊左赞善,十九年因唐顺之等陈言除名归,隆庆初卒,赠先禄少卿,谥文恭,余见明史本传及《明儒学案》、《理学宗传》诸书。Ïx%n9æûwww.0370qmw.comm|c‰€C,ý
    清光绪《洵阳县志·疆域》:Ïx%n9æûwww.0370qmw.comm|c‰€C,ý
    读书亭即芝亭,相传吉水罗洪先读书处,洪先状元及第,后为理学名臣,故文庙名宦祠侧有前明诸先达瑞芝诗。今崖上亭址尚存,荒草中有蒋公  碑,剔藓读之,产芝之处犹可指也。Ïx%n9æûwww.0370qmw.comm|c‰€C,ý
    清末《洵阳乡土志·古迹》:Ïx%n9æûwww.0370qmw.comm|c‰€C,ý
    读书亭。读书亭下,瑞芝留芳,尚论念庵,理学名臣。罗洪先字念庵,本吉水人,父占籍白河,洪先来洵读书城外之灵崖寺。曾采芝于其地,明令蒋  因地建亭,今圮, 而碑尚存,记其事尚详,属县东高店铺。Ïx%n9æûwww.0370qmw.comm|c‰€C,ý
    从上述记载中可以理出以下脉络:罗洪先之父罗循于明弘治年间从江西吉水来白河县,以白河籍人考举人、中进士。弘治十七年(1504)生罗洪先。少年罗洪先曾沿汉水而上到旬阳游历,在县东的灵崖寺潜心读书,后于嘉靖八年中进士第一。Ïx%n9æûwww.0370qmw.comm|c‰€C,ý

TOP

 
1/1页1 跳转到
发表新主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