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页1 跳转到查看:1339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键盘左右键可以进行前后翻页操作
帮助

隐士仙人朱桃椎

隐士仙人朱桃椎

作者:修炼人
  
  
  朱桃椎是隋末唐初著名的隐士。他是益州人,益州就是今天的成都。朱桃椎在
  
      隋末时曾官至国子监祭酒,是当时最高学府的负责人之一。后来有一天,生性
  
  淡泊名利的他,在隋末那样一个日渐混乱的时代主动弃官辞职,与此同时还舍
  
  尽了家产。
  回到四川后,他便归隐山林独自修道,据史料记载他当时主要居住在“蜀县白
  
  毛女村”一带,大约就是今天的成都龙泉驿区附近。历史上龙泉驿区的地名几
  
  经变更:唐中期在此设县,后改名为灵池县;宋时又改为灵泉县。故而朱桃椎
  
  成仙后,一段时间内民间多称他为:“灵池朱真人”或“灵泉朱真人”。
  
  归隐的初期,他靠织草鞋为生。他卖草鞋的方式也很特别:常将织好的草鞋放
  
  在路边,当地人都知道此乃朱桃椎所织,他们便将米等生活必需品放在原处,
  
  然后取走草鞋。从中可看出朱桃椎卖草鞋已经不光是不讨价还价了,而是完全
  
  的随人自取。世间财物的得失多寡,他已完全不放在心上了。
  
  因为朱桃椎隐居前是饱学之士,故而许多好学之士也来与他交往,他也常有高
  
  见来满足他们的询问,这使其声名远播。唐代窦轨为益州长官时,听说他的事
  
  迹后让人将他唤来询问他的生活状况,送予他鹿皮头巾、麂靴等高档物品,礼
  
  请其出任乡里的里正。朱桃椎不从,坚持在山中修道,他将赠送的物品弃之于
  
  地,“逃入山中结庵涧”。
  
  唐初名臣高士廉任益州大都府长史期间,他曾备礼亲往来请朱桃椎,并“降阶
  
  与之语”,岂料朱桃椎竟不说一字,只是瞪着高士廉看了一会,便转身离去。
  
  高士廉却好象有心灵感应一样知道了朱桃椎想表达的意思,对他拜谢道:“祭
  
  酒,其使我以无事治蜀耶!”此时朱桃椎可能已经修出了“他心通”的功能,
  
  故而不用语言只是瞪着看对方,就让他明白了自己的心意。
  
  从此高士廉在为政方面“简条目,薄赋敛”, 结果“州大治”。 高士廉每每
  
  谈到朱桃椎都大加赞扬,称他为奇世异人。随后,高士廉又多次遣使看望他,
  
  然而每次见到使者,他均躲入林中,有意避开世间之事以专心修道。蜀人都以
  
  出了个朱桃椎这样的人而感到自豪。
  
  初唐四大书法家之一的薛稷出任彭山县令时,朱桃椎听闻其苦苦追求仕途,专
  
  门为此作了畅谈隐逸之乐的《茅茨赋》送给他。等薛稷结束任期回京城,专程
  
  到他的住处拜谒他时,可惜已找不到他了。薛稷到乡里去寻访,乡里人说朱桃
  
  椎有时出来,有时静居,有时隐藏起来,有时又会现身,显然已是修道有所成
  
  就了。薛稷便在其居所的石壁上题下:“先生知足,离居盘桓,口无二价,日
  
  惟一餐。筑土为室,卷叶为冠,斫轮之妙,齐扁同观”的赞叹之词而返。在以
  
  后的岁月里,朱桃椎又不断的现身于民间扶危济困,显现了众多的神迹,最终
  
  得到民众、地方政府和朝廷的称颂。例如北宋徽宗皇帝就曾赐朱桃椎“妙通真
  
  人”的封号。
  
  朱桃椎归隐前是饱学之士又曾当官,所以儒家将他视作“穷则独善其身”的隐
  
  士加以崇敬,道家因为他修道成仙故而将他视作真人加以供奉,民间百姓把他
  
  当做神仙祭拜。他的事迹在唐、宋、明、清直至民国历代传颂。据说历史上对
  
  朱桃椎的敬仰曾一度达到四川全境“家有其像,邑有其祠”的地步。
  
  
  
  (资料来源:《大唐新语》《灵池县图经》等)

TOP

 
1/1页1 跳转到
发表新主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