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页1 跳转到查看:2029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键盘左右键可以进行前后翻页操作
帮助

道对生活的启示----静

道对生活的启示----静

从静以安宁生活
“静”是道教最重要的概念和方法之一,还是生发智慧的源泉。《清静经》中说:“清者浊之源,动者静之基。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如果能保持清静的心态对待周遭一切,就能体悟天地之道。《道德经》也说:“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是谓复命。”宇宙万物虽然复杂万端,但终会复归于寂静虚无的本初。人虽然会有喜怒哀乐,但也会归于寂静圆明的自然本性。
在老子的宇宙观中,清静不仅是大自然最早的形态,而且还是一种生活方式,故而《清静经》说:“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情,运行日月;大道无名,长养万物。”这里所说的无形、无情、无名都是说明“道”的清静,不但要清静,而且要常清静,要“真常应物,真常得性,常应常静”。“常应常静”就是清静,在经中又叫“真静”,就是要“心无其心”、“形无其形”、“物无其物”,能够“唯见于空”,并且“观空亦空”,最后达到“湛然常寂”。
宁静才能致远,《清静经》中说:“夫人神好清,而心忧之,人心好静,而欲牵之。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静,澄其心而神自清。”要想达到返朴归真,必须有一颗清静之心,也就是我们常引以为鉴的一句话:“非宁静无以致远,非淡泊无以明志。”守住心灵的宁静,等于守住内心真善美、积极乐观的阵地。《坐忘论》中说:“夫心者,一身之主,百神之帅。静则生慧,动则成昏。”智慧,是从静中灵光一现而得。所以道教教义中有明心见性的实践原则,以清静心地为初地法门,主张十二时中,念念清静,不被各种虚幻世情蒙昧真源,常处如虚空,逍遥自在。《晋真人语录》说:“只要无心、无念,不着一切物,澄澄湛湛,内外无事,乃是见性。”所谓无心、无念、不着,乃心不染着外境之意。清静还仅是修性的第一步,尚须进一步将清静心地的念头也加以泯灭,达到《清静经》所说的“寂无所寂”,才算功夫精进。
有人曾说,“越是宁静的水面,越能映照出四围的景色和满天的繁星”。我们的心也是如此。唯有拥有一颗没有动乱、无有争执、宁静安详的心,才能洞悉世事的本来面目,才能更好地化解各种矛盾。

TOP

 

最重要的是心静

TOP

 
1/1页1 跳转到
发表新主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