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页1 跳转到查看:1569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键盘左右键可以进行前后翻页操作
帮助

道对生活的启示----朴

道对生活的启示----朴

从朴以珍爱生活
《道德经》第十九章说:“见素抱朴,少私寡欲。”“朴”的本质是质朴而无华,像生命之初的婴儿一样。道教讲“抱朴”,就是去除后天之伪,复归于婴儿,复归于朴素之道。也就是要求学道者持守质朴无华的本真,这样才能与道合一,达到自身人格的完善。走向这种复归之路的关键则是少私寡欲。珍爱生活是一种智慧,而古老的道教,是用之不竭的源头活水,能帮助世人更合理、合“道”地安排自己的生活。
“素朴纯一,足以知天”,知天者,即能与天同寿。保持恬淡无欲、清静素朴,不过分追求外在的功名利禄和荣华富贵,不为个人的私欲而绞尽脑汁,不为个人的得失而心神不安,始终保持一种“安时而处顺”、“知足而常乐”的高尚情操,养成一种“与人无忤、与物无争”的旷达胸怀,才是返朴归真的真谛所在。《太平经》中有“下古人心邪蔽,不若太上古之三皇,人心质朴,心意专一,各乐称天心,而忠信不欺其上,故可无文也”之句,意在批评世人品行邪蔽,颂扬古人的质朴。在我们经常慨叹“世风日下,人心不古”的今天,尤其需要这种返朴归真的境界。
治身返朴以归真,治世之道亦当归于“朴”。《道德经》第三十七章中称“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第五十七章中又说“我无欲,而民自朴”。执政者将“朴”作为治政原则之一,则民众也因此可以保持自然和朴实。《南华真经》称“同乎无欲,是谓素朴”,认为执政者要“静而圣,动而王,无为也而尊,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就是自身要静,行为要随道的规律,动静都要无为,使天下和自身都达到朴素的自然本性,这样天下就无人能与之争夺。从道的人则应“雕琢复朴,块然独以其形立”,就是去除对本性的雕琢,恢复纯朴的本质,以自己本来的形象独立于世。因此,执政者要“澹然无欲而民自朴”,从道的人应该“偃其聪明而抱其太素”。
庄子提出返归纯朴的措施,即“无以人灭天,无以故灭命,无以得殉名”,不要用人为的东西去毁灭天然,不要用造作去毁灭性命,不要因贪求名声而成为名声的牺牲品。这样“谨守而勿失,是谓反其真”。

TOP

 
1/1页1 跳转到
发表新主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