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页1 跳转到查看:980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键盘左右键可以进行前后翻页操作
帮助

学《道门十规》有感

学《道门十规》有感

至道原来不易传,空微究理了尘缘。

山头水降黄芽长,地下当升白雪填。

慧月涓涓澄碧沼,玄风细细卷青烟。

木性金情相交合,便是虚无太极圈。

--《五篇灵文》

《道门十规》,收于《正统道藏》正一部。明张宇初天师撰。张宇初天师(?—1410),字子璇,别号耆山。父为第四十二代天师。幼而聪颖持重,嗣教为第四十三代天师。洪武十三年(1280)授大真人,诰曰:“前真人既往,尔当世嗣。特遣使诣府,命尔为‘正一嗣教道合无为阐祖光范大真人’, 领道教事。"恩赍如故。同年二月待召入朝,赐勉修节以格神明,话封哲山母包氏为"清静冲素妙善玄君”。次年(1381),建斋设醛于紫金山和神乐观。庚午年(1390)宇初人巍,奏准降敷重建龙虎山大上清宫,对上清宫进行了大规模的重建,并于洪武二十四年(1391)"下旨谕禁道士私出符录,赐给龙虎山正一玄坛印,以俾关防符录,镇护名山。建文时,曾一度受贬,遂于黄箬峰下(今江西龙虎山东南)构岘泉精舍居之。

张宇初天师潜心于文章,自言志于文20余年,博通诸子之学。他认为文之正气,乃三光五岳之灵,"发而为文,文所以载道也,文着而后道明。"张宇初天师才华横溢,著作甚丰。主张以虚静为本,以文明道,志在穷性命之源,溯道之本。他不但是天师世家之中的佼佼者,也是明清时期道教史上出类拨萃的人物。著有《岘泉集》12卷(《汉天师世家》载为20卷,《四库合书》灵不4卷)、《道门十规》和《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通义》4卷等。而《道门十规》则成了天师道乃至于正一派一部重要的关于清规戒律和指引后世道门子弟修行的经典。

张宇初天师撰写这本《道门十规》的目的是针对当时道教弊端,适应明王朝检束道教之举,制订了十项规章,以加强对道教之管理。《道门十规》对于道教之渊源和流派、立教本旨、道教发展过程中之种种问题和今后应当遵守之原则,均有简明概括之叙述,为明初道教规制之一,是整顿道教的纲领性文献。

《道门十规》首先申明道教肇始于太上授道德五千言于关令尹喜,后世道派意出,非究源以求流,必忘本以逐末。其所列十规如下:

第一《道教源流》。简述道教之宗源,、流派及发展历史。要求根据经书,探索源流,务进退于正,勿为邪说淫辞所蛊惑。强调琥无清静为立教之本,性命神气为内修之要。

第二《道门经录》。内述道门必修之经录,读经之要求和对待经文之态度。要求育经时持敬存诚,句字真正。明确规定经文应以三洞诸品经典为主,录以太上诸品经录为主。

第三《坐圜守静》。述性命之学为入道之本,指出修炬的主要丹经,劝人修炼内丹,下功苦行。作者指出:“近世以禅为性宗,道为命宗,全真为性命双修,正一则惟飞科教。孰知学道之本,非性命二者而何?虽科教之设,亦惟性命之学而已。若夫修己利人,济幽度显,非明性命脉根基,曷得功行全备?”体现了明初正一道与全真道在修炼理论方面之合流。

第四《斋法行持》。要求斋法行持之时,盛服清心,先炼己后度亡,内炼形神,斋醮应依等级而行。

第五 《道法传绪》。述清微、神霄二道派之传绪,要求行持之士以戒之士以戒行为先,参究为务,不务虚名,不索酒食,主张致虚守静为行持正法,并斥圆光、附体、降将、扶鸾、照水诸术为邪说。提倡以利济存心,以丹砂药术兼济,不得妄受资财,不得滥授道派。

第六《住持领袖》。述宫观之住持领袖应当德高望重,学问明博,为丛林之师表,并述管理丛林这纪纲。

第七《云水参访》。述出家之人应以清静为本,离情割爱,舍妄归真,究明心地,修养性天。

第八《立观度人》。述度人入道必应先择名器之家,不得滥收,并且要向朝廷申请度牒。要求被度道士努力学经修道,并以修诵经诰定为常规。

第九《金谷田粮》。述租课金谷、簿书库堂由都监、上座监临掌管,以下者止依腊叙长幼轮管。要求大公无私,不得亏瞒入己,违者处罚,甚则更替。

第十《宫观修葺》。要求修葺宫观,肃清坛宇,使神明有所依栖,四众亦获安逸。

《道门十规》之实质,可谓推广全真教旨及宗风于道教诸派。张宇初天师既随刘渊然学全真之法,于是乃对全真、正一之合流有所倡导。《道门十规》的制订及共反映的思想,明清以来,对道教影响甚深。对于当代道教也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下面小道就从《道门十规》第三“坐圜守静”来谈谈我个人在学习这本经典后的感想。

“究竟本来,了达性命”。此句出自“坐圜守静”一节。此章节开头一句即“坐圜守静,为入道之本”。张宇初天师在此句便阐明了此章节的主旨,那就是了悟生死,了达性命。此乃学道之人必须明白和身体力行的。

我是上海道教学院的一名小道童,在刚开学的第一个学期我们便学习了张宇初天师的《道门十规》,从开课以来一直到现在,对于我这个晚辈而言如果要谈感受的话那确实有挺多的。我想张宇初天师当初之所以要写《道门十规》可能就是因为当时的正一道教的的确确存在着诸多问题,因此立下这十规让门下弟子信受奉行。而这对于我们当代道门弟子也是很有启发意义的。

首先“究竟本来”,已经包含了很多意思,就从个人修行来理解,我们修行人应该清晰地认识自己(真实的自己的本来面目)。我们很多人很多时候都不愿意正视自己,可能非要遇到了挫折和打击我们才会有所觉醒。没错,生活在当今这个浮华的尘世之中,我们早就被或多或少的麻醉了,也习惯了。我们不愿意去刨析自己,更别谈修行了。试问自己都不了解自己,不愿意完善自己还怎么修行,就算修行也只是装装样子罢了。中医里讲一个词叫做“内证”。我觉得“究竟本来”跟“内证”实在有很大的相似之处。我们要想修好自己就必须要向这方面下功夫。要放下面子去改正自己,敢于面对真实的自己,找出问题和毛病,这是修行所必须具备的条件。做到了“究竟本来”,再慢慢的“筑基”,这样慢慢积累下来基本功就会慢慢扎实。

所谓“了达性命”,它应该是“究竟本来”的结果,因为认识了自己,真正做到了挑战自己,甚至是超越自己,这样才有可以对生命有另一种觉悟。而这种觉悟是循序渐进和源源不断的,它是可以从很细小的事物来体悟的。“了达性命”,了的是自己本身,了的是对大道的参透,是对生命的升华。咱们道教是很注重“性命”的,“性命”对于修行来说至关重要,如何认识“性命”,体悟“性命”,这是我们极力应该去做的。

我们个人平时在日常生活中的一言一行其实都反映了我们有没有“究竟本来”,那么我觉得我们就得从日常的修行做起。对祖师爷虔诚叩拜,对经典信受奉行,对师长尊重孝顺,对道友相互勉励,对护法和信众感恩戴德,等等。这些都可以让我们慢慢地体悟修行,“究竟本来”。我们不要以一种理所当然的心态,觉得人家对我好是应该的,身为一个修行人我们应该知道我们时刻受着信众的供养,时刻背着因果,你要是犯了错,会以千百万倍的数来还。这是一定要铭记的。

“究竟本来”在日常修行中,在我们的一言一行中。当然我们要时刻警醒自己才是好的,“道不远人,自在身中”。最后我想说“究竟本来是谓因,了达性命是谓果”。“道不亏人”,望能与各位同修相互勉励,在日后的修行中做好本分。

来源:道教之音    作者:张森道长

TOP

 
1/1页1 跳转到
发表新主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