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页1 跳转到查看:3108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键盘左右键可以进行前后翻页操作
帮助

时空简史(关于时空、宇宙的起始与终结)

时空简史(关于时空、宇宙的起始与终结)

140亿年前的“大爆炸”学说,是当今宇宙起源的主流思想。我总在想,在没有“大爆炸”之前,宇宙有多大?而在宇宙外面有是什么呢?我们可以对宇宙的演变进行定义,却无法对时空何去何从进行描述。这也许是完全超越了我们每个人的想象力。

    按照目前的科学逻辑推理,时空是由许多“宇宙”组成。在这浩瀚的时空之中,除了宇宙之外也许还存在着其他“时空单元”。我们应如何来研究和预测万物的起源呢?

    我想做一个大胆的想象,从唯物和唯心两方面来猜测。

一、    唯物

1)          宏观

      众所周之,地球是颗行星,月亮是地球的卫星,太阳是恒星。一个星系是由恒星、行星、卫星组成。卫星围绕行星转;行星围绕恒星转。这所有的转动都是由“万有引力”带来的。

    地球属于太阳系,同时也属于银河星系。银河星系是由许多像太阳系和一些看不见的天体组成。根据目前的研究,宇宙是由许多星系(明能量)和一些“暗能量”组成。

2)          微观

    也许由于时间的限制,人类不可能看到所有的恒星,我们现在看到的一些恒星,很多已经消失。可能是多少亿年前放射的光芒,到现在才到达地球。

运动是相对的,时间也是相对的。我们地球上过了几百年上千年,也许在其他星系、天体或“单元”只过了几分钟;同样的道理,也许我们早上起床刷牙的几分钟,在其他一些“时空单元”却是上万年。从时间上讲,我认为,转动越快的星体时间也会越快,但不能确定时间的方向。也许走向未来、也许回到过去。

    提及以上的时间和空间的诠释是为下面进行更好的分析。

人类在不断进步,科学在不断发展。也许人类的望远镜永远看不到最远的那颗恒星;人类的显微镜也永远看不到最小的那颗“时空单元”。也许宇宙密度和“人体密度”会惊人相似。

    众所周之,人类的身体每天都在新陈代谢,其实整个宇宙,每个星系也在新陈代谢。当恒星用完能量之后,会变成“黑洞”或者“中子星”。这也算宇宙中的一部分很难被发现的“星系”。这些“黑洞”在不断地为产生新的恒星聚集能量。

    不仅人体新陈代谢,世间万物都在新陈代谢。只是快慢而已。 人体由许多细胞、分子(原子、质子、中子等)、粒子组成。我们把这些小粒子称为“单元”。这些“小单元”也如同宏观星系上一样,在万有引力作用下,不断运动。而且也是在有规律地运动。下面则是我自己的一些大胆的预测和猜想了。

我们看不到最远的星系,同时也看不到最小的“单元”。在这些小“单元”里也可能存在着如同恒星、行星、卫星一样的运动。也可能存在着与地球一样的“星体”与“生物”。他们的时间与我们对比,就像我们的时间与其他星系对比一样。

    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宇宙其实是一个“人”或者其他“生物体”。地球是“人体”中的一个小“单元”。而我们地球所处的这个“人体”正在成长时期,所以在不断地“膨胀”或者说“长大”。 这是把宇宙比喻成一个人体。照此推理,宇宙是有起源也是有衰退期的。这只是一个时间的问题。在不同的“时空单元”,时间也是不同的。

    我们既在研究宏观天体,也在研究微观世界。会发现,微观世界的“时空单元”比宏观天体相对运动要快。也许,以上提到的地球所在的那个“人体”,那个时空的“人”也在研究他那“世界”的宏观与微观。总之,这是没有尽头,但仍然在研究。

    在这时空之中,万物是存在必然联系的,只要用心体会一下,道理都一样。

二、    唯心

    关于唯心的猜测,则比较抽象化。通常所说的唯心,大多是关于人的“灵性”。 我们可以用唯物的手段来分析唯心思想。在唯心里面经常提及的阴阳两部分。星体也一样。

    何为“阳”,即为恒星,在时空中放射光芒,可以被人看见;何为“阴”,即为黑洞,在时空中不断吸收能量(包括恒星所放射的光),为下一个恒星的开始做准备,是不可见的。

    阴:代表 黑暗、柔、不可见等

    阳:代表 光明、刚、可见等

    阴阳不是一层不变的,能量吸收或者放射到一定程度是可以互换的。阴阳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就像没有黑洞的能量聚集,就没有恒星的光芒四射一样。

    有关人的“灵性”的想法是比较抽象的。毕竟,人最大的敌人是自己。但我们仍然在不断地研究和遐想,虽然这是一条无止境的路。

    看完这一切之后,也许我们会更加淡定地看待这一切事物。

    所有的研究和猜测,只有我们走过后,回头看,才知道是否正确。

    时空浩瀚,让我们伴随着想象力,奔跑吧!

TOP

 

TOP

 

TOP

 

TOP

 

人类在不断进步,科学在不断发展。也许人类的望远镜永远看不到最远的那颗恒星;人类的显微镜也永远看不到最小的那颗“时空单元”。也许宇宙密度和“人体密度”会惊人相似。

TOP

 
1/1页1 跳转到
发表新主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