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页1 跳转到查看:1830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键盘左右键可以进行前后翻页操作
帮助

孔子思想在日本文化的地位如何?

孔子思想在日本文化的地位如何?

日本人对儒家文化进行吸收和改造,使之融入日本文化之中,并对日本人国民性格和伦理观念产生了深刻影响。赖肖尔在《日本人》一书说:“儒教对日本的影响大概比任何一种传统、宗教或哲学对日本的影响都大,讨论日本宗教时忽视这一点就会误入岐途。虽然日本人满心接受了现代科学、现代的技术进步、普遍的伦理原则和民主思想与价值观,但是儒教的烙印仍然很深。例如,他们相信政府是道德的基础,强调人际关系和忠诚,相信教育和苦干,现在已没有人说自己是孔教徒,但在某种意义上说,日本人都是孔教徒”。)Òï×óÀ¶Cz www.0370qmw.comlʳ¹Ò$âu
    日本人的礼仪和谦恭举世闻名,这些礼仪是将垂直结构的社会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粘合剂”,也是日本伦理道德的一个重要方面。孔子非常重视礼,认为“不学礼,无以立”、“道德仁义,非礼不成”,并对礼作出了许多具体规定,如“礼不逾节”、“割不正,不食”、“席不正,不坐”、“食不语,寝不言”等。日本人也特别强调按等级行事,唯恐“越位”,此外在日本常礼仪中,对鞠躬、握手、微笑、问候、道谢等都有可以称得上繁琐的规定。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人亦有不同的礼节要求。日本学者中村元在他的《东方民族的思维方法》中认为,“日本人重视礼仪的倾向与他们在历史上吸收过中国思想有联系。日本人特别热心地采纳过儒教,而儒教是以‘礼’作为中心的”,“儒家的礼的观念伴随着中国文明---传到日本,就受到了高度重视.........正是作为社会观念以及作为维持社会稳定和宗教制度的手段----儒家的礼得到了日本人的重视,正是作为社会观念,日本的礼与中国人的礼有许多共同之处。”)Òï×óÀ¶Cz www.0370qmw.comlʳ¹Ò$âu
    精诚效忠是日本民族性格又一侧面。孔子的言论中,涉及忠的相当多,如:“言忠信,行笃敬”,“忠告而善道之”、“臣事君以忠”、“与人忠”等。孔子的“忠”在日本被加以改造,提到了高于“仁”的第一位。当然,日本的忠与孔子倡导的忠是有区别的。“在日本,对领主效忠比起来更处于整个体系的中心位置,超过对家族的效忠,虽然家族也是重要的。因此,超家族的集团很早就在日本形成,其重要性超过了家族本身。这使日本在近代比较容易地转变为对国家和其他非亲属集团的效忠。”在日本,忠、孝、悌构成三位一体的行为指令和道德信仰,也构成日本教育目标的独特性。忠体现在社会各层面:日本人民忠于天皇,随时准备着为帝国捐躯;在企业体现为员工忠诚于集团、公司,而集团、公司要忠于顾客、员工乃至社会国家。)Òï×óÀ¶Cz www.0370qmw.comlʳ¹Ò$âu
      在日本人的道德理念和伦理规范中,恪尽职守,勤奋进取是又一个典型的特征。这一精神主要源于两个因素:一是由于自然和历史的原因产生的危机感和民族自尊意识;二是孔子思想的影响。孔子曾说“居之无倦,行之以忠”,就是指对待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或工作不耍解悫懈怠而要兢兢业业地去干和,在日本,无论士、农、学、商哪一个行业,人们对自己的事业都是尽心尽力,力求完美。这种精神深深浸润到日本的国民性之中,形成了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有力促进了日本经济的高速发展。)Òï×óÀ¶Cz www.0370qmw.comlʳ¹Ò$âu
    和亲一致是大和民族的精神精髓之一。孔子在人际交往中崇尚“和”,孔子的学生将他的这一思想概括为“和为贵”。孔子的继承者,亚圣孟子在“和为贵”基础上,提出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将“人和”置于“天时”、地利之上。中国儒家思想“和为贵”的理念被日本文化借鉴和吸收,深深注入大和民族性格深处,形成了独具大和民族特色的“和亲一致”的民族精神。“和”的实质就是珍视和谐与统一,就是协调、合作、互助。有一个比喻生动地说明了日本的这种“和为贵”的精神:“日本人像一群小鱼,他们秩序井然地沿着一个方向游进,直到有块石头掉入水中打乱了这支队伍,使之突然间反方向游动,但队伍依然是次序井然。”这种精神渗透了日本社会的各个领域,成为推动日本社会发展进步的巨大精神力量。)Òï×óÀ¶Cz www.0370qmw.comlʳ¹Ò$âu
    综观日本人的民族精神、国民性格、道德观念和行为方式,无一不包含着儒家文化的物质。正如森岛通天所言:“正是由于日本以合理的方式吸收和改造了儒家文化,并使之与日本的社会结构及历史文化特点相适应,最终使儒教不仅成为了日本人安身立命之道,而且最终成为导致日本跻身世界强国,创造经济奇迹的重要因素。”)Òï×óÀ¶Cz www.0370qmw.comlʳ¹Ò$âu

TOP

 
1/1页1 跳转到
发表新主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