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从当代系统论、信息论、看易学原理

三、易学与系统论之研究

  普里高津(1.Prigogine,1917—)在其《从混沌到有序》一书中曾公开赞扬说:“中国文明对人类、社会和自然之间的关系有着深刻的理解:中国的思想对于那些想扩大西方科学范围和意义的哲学和科学家来说,始终是启迪的源泉。”[1]中国古人不仅讲五伦,而且也讲天人之关系,如:《荀子》一书就极强调人与天和自然的关系(《荀子·天论》),《尚书》则讲究人与上帝的宗教关系(《尚书》之《尧典》、《舜典》),《易经》和《易传》中更阐明了人与天、宇宙、万物的关系,所谓保合太和原理即是从系统观点,去协调万有之有序(《易·乾卦·文言传》)。系统思维,在古代传统中国思维中即已有深刻的描述,在道家的著作与阴阳家的著作中,所在皆是,对当代系统论的研究颇具影响力。

  西方希腊哲学以水、火、气、数、无限等等去说明宇宙系统之源头,我国在《周易》中则以乾元、或太极作为宇宙万有之始基,所谓有太极而后有天地,有天地而后有万物,至云物物一太极,乃指万有中都秉有太极所分予之部分,《易经》把世界视为一个由基本要素组织成的系统整体。由太极而两仪、四象、八卦而六十四卦。太极是宇宙统合的整体力量;而二仪却是正反、阴阳的代表,察之当今太空物理学明示吾人,有正物质,亦有反物质,有显物质,亦有隐物质,有明物质,亦有暗物质,都不离一正一反的二仪相对,四象八卦代表变化的重叠和发展。六十四卦是一个“群”,此群体代表天地万事万物,每一个单卦是一个单体,复卦是单体的组合。有此组合始有六十四卦之排列。故每一单卦就代表一个单元,而六爻则是组成单元整体的相互制约的关系基元,任何一爻的变动,就会引起相关系统系列的变化。因此,中国古代的智慧,早已昭告世人,宇宙是个生命组织体,在此整体中包括各个系统,每个系统中,又涵摄不同系统,环环相扣,息息相关,形成了此立彼立、此起彼起、此成彼成、此存彼存、此灭彼灭,此亡彼亡的密切关系。《易·系辞上传》云:“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即云《周易》的原理为天地的准则,可以将天地间的道理普遍地包含在内,从整体上可说把握了宇宙万事万物的准则。八卦代表天、地、雷、风、水、火、山、泽八种自然基本要素,此八种个体是相互联系的;其作用彼此息息相关,所谓“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因而重之,爻在其中矣;刚柔相推,变在其中矣,系辞焉而命之,动在其中矣。”(《周易·系辞下传》)。卦象相重、相叠而成三百八十四爻,其中充满正反、盈虚、相互推移、相互交递等现象,而适时变动的规律也就在其中了。简言之,《周易》是从整体上去把握这个由基本要素所组织起来的、不仅包含着层层的结构、更包含着重重的运动和变化的系统世界。

  《周易》将整个世界看成是一个由基本矛盾关系所规定的多层次的系统整体。最基本的正反配对即是阴阳,六十四卦中,阳卦十六,阴卦十六,阴阳交配卦则有三十二,它们之间彼此相生相克,相反相成,形成了概括天地间万事万物的世界体系。《周易》以刚柔为立本者也,亦即以阳刚与阴柔确立一卦的根本关系,阳卦中有阴爻,阴卦中亦有阳爻,阴阳卦则阴阳爻相交互,无阳不长,无阴不生,天地万物之构造,皆不离阴柔、阳刚之作用,即如宇宙之力,亦有强力与弱力之分,离开阴阳之结构万物不能存在。

  在宇宙中有母系统、子系统之分,如太阳为太阳系之母系统,而九大行星则为太阳系之子系统。就地球而言固为太阳之子系统,但对月亮而言却为母系统,地球对山川河流而言为母系统,至于其上所有之物则为子系统。

  太阳固为太阳系之母系统,但对银河系而言,却仍为子系统,易经亦以太极或乾元为母系统,二仪(阴阳)则为其所涵摄的子系统,而阴阳复为四象八卦之母系统。就每卦而言,对六爻则为母系统,而各爻则为其子系统。六十四卦统摄各卦,而亦为各重卦之繁衍,彼此间互为母子的关系。每卦阴阳对立的双方为一基本矛盾,但母系统与子系统之间,并不是“实体”关系,而是相互涵摄与联系的关系,更是对立间互补的关系。一般形上学以母系统为实体,易经却摒弃“实体”的观念,世间无什么“实体”,太极或乾元不过是生生之能力,层层繁衍,彼此相递、相互涵摄、相互依傍、相互倚立。上一层次与下一层次是相互摄受的关系,在世界众体系中,先有天地,再繁衍为水、火、雷、风、山、泽。四象的矛盾关系,透过重卦而变成三十二对的矛盾关系,有正亦有反,因此,六十四卦即是按正反卦所排列组合而成的体系。

  《周易》的卦象结构,与卦义的演释,都是从整体上去把握世界,去观察一切繁衍与变化,正合乎宇宙现象中的层层相涵、层层相摄的整体系统。

  世界本是一个动态的变化系统,各个层次的变化,都可能受整体系统的影响。在宇宙造化之前是混沌未分的太极,有了太极乃有阴阳两仪,以及由两仪交相繁衍的老阳、老阴、少阳、少阴的四象,再由四象产生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八卦,因此《周易》体系,本是宇宙造化层次的系统模式,实际上也是世界生成演化的结果与模式。

  世界上无动不生,卦爻上无动不变。六爻之中,由初爻而至上爻,迭次排列,代表事物卤始到终的变化历程;当事物由初爻发展到上爻,而临过程之终极,则复返初爻,周而复始,循环运动。卦爻不过是表征运动的历程和标记,在变动中由始而壮,由壮而究,始终无穷,辗转不绝。

  宇宙是一大整体,所有信息有其统一律,各门科学实际上属于同一个科学整体。各别学科之研究,只是从不同方面,从不同层次去研究其整体的某一部分,要之,皆不离系统整体的知识,皆可导出整个体系,而且,从任何一门学科皆可导出其他所有学科之信息,因为宇宙万象息息相涵,整体与部分相摄,所以一学科之信息,同在他学科中,部分的信息在整体中,整体的信息亦同在部分中,部分与整体密不可分,《周易》便是统驭万有奥秘的学问。系统论中强调整体性,但并不忽视部分与整体内在的有机关联性,不能片面地强调整体的整体性,而忽略了部分中亦有整体性,《周易》即是此中最好的例证。

  以今日化学而言,万物之不同在于构成它们的元素之不同及原子价排列的差异,而就生命科学而言生物之不同乃生命密码排列所致,但就易学而言,宇宙万有之排列,皆阴阳结构之差异所致。玻尔(NielsBohrl885—1962)也把他所创导的量子力学和阴阳互补原理相联系起来。宇宙有其全息码,部分事物皆凭其不同的信息,八卦排列为万物之基元与代表。阴阳两爻和太极图反映了宇宙中无所不在的阴阳(二仪)与宇宙万物的全息关系。从阴阳的整体而言,它与万事万物构成的宇宙整体全息有不可分割的关系,但就万事万物之不同形式而言,亦即是在不同程度地分享与涵摄阴阳的因素。我们每人的身体中寓有无数的细胞,而每个细胞都含有其相同的密码,细胞是身体中潜在的信息元,分享宇宙所赐信息密码,今天,我们可以根据万物不同的密码去复造各个相同的生命。

  《黄帝内经》中有着深刻的全息思想的萌芽,因为《内经》与《易经》相表里,中医学本乎《易经》,认为人体各器官功能不同,相互区别,但却是彼此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身体某一器官的病变,会影响到整体。吾人之身体本是小宇宙,与宇宙之大象是息息相扣的,诸如气候、风土、晴雨、暖寒、燥温,都在在地影响了身体之情况。身体中任何一部分都与整体相偕,人是世界的缩影,在其细胞中早存有宇宙所赋的信息,否则我们后天无法去反映其知识。

  人间的语言本在表达宇宙的信息,但人间语言的混淆,所表达的内涵只不过是概念的游戏。《周易》是整体信息的表达,透过语言去表达各爻、各卦和六十四卦的信息。有时世间形形色色的现象,只不过是同一物质的不同表现,宇宙间一切现象相互包涵、渗透、联系,部分是整个体系的缩影,故一切表达之概念间与范畴皆是相互蕴涵的。

  宇宙是一个大网络,是同一体或统一体,系统统一于系统原型,此系统原型即是宇宙原型的太极与乾元,故易理是宇宙终极统一的原理。全息宇宙中一切事物,均相互渗透,每一部分都包含了其他部分,宇宙中每一行为最终都是由宇宙中现在、过去以及未来发生的任一事件所引起的,易爻即是时间的进展程序和空间的排列的象征,每一爻的变动,都牵涉到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关系。易理是在时空的演变中去彰显的,一切的事物一方面是作用者,另一方面也是被作用者。易理包括物质世界、精神世界、心灵世界、自然世界,在这些世界中相互关联,事件与事件间、物质与物质间、精神与精神间、自然与自然间是互动的网络系统,甚至物质与精神、自然与心灵、自然与人文间,也是交错地相互网络,彼此相互渗透、契入,有矛盾亦有和谐。在易理中,矛盾系统间是相辅相成的,相同的系统中亦有矛盾与排斥,矛盾与对立不是鸿沟,而是相互激荡、相互作用的互补和协同作用。

TOP

发新话题

标题: 从当代系统论、信息论、看易学原理

· 原载《周易研究》2000年第3期 摘要:《易》之中寓有字宙、自然、人生的信息库,占人以之为筮书 小诸葛 发表于 2011/7/13 15:14:03
   · 一、系统论的回顾   纵观20世纪40年代,兴起了信息论、控制论与一般系统论之研究。迄60年 小诸葛 发表于 2011/7/13 15:14:42
   · 二、现代系统理论   认识事物必须基于系统的整体观,在认识过程中,真理便在历程中呈现。英国当代 小诸葛 发表于 2011/7/13 15:15:17
   · 三、易学与系统论之研究   普里高津(1.Prigogine,1917—)在其《从混沌到有序》 小诸葛 发表于 2011/7/13 15:15:53
   · 四、易学与信息论之研究   信息论(Theory of Information)是在20世纪三 小诸葛 发表于 2011/7/13 15:16:37
   · 五、易学与当代协同学之研究   20世纪六七十年代,形形色色的系统理论相继诞生,形成了不同的学 小诸葛 发表于 2011/7/13 15:17:02
   · 结 论   综观《周易》卦象、卦义是一个密切相联系的贯串系统,确认宇宙与自然之运行有其整体性、 小诸葛 发表于 2011/7/13 15:17: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