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易经溯源

《古易经》        商文化时代已经出现筮卜,而有筮卜则必有《易经》。否则,拿什么东东来解释卦画呢?不过这部《易经》并不是我们今天见到的《易经》,而是一部《古易经》。既然是商人发明了筮卜,与之对应的《古易经》的作者当然是商人。WĬŽÞo\-www.0370qmw.comԉÂ%4^ºòåT
我以为,在商人四数卦中出现的文字“于桑亡,吉。”在六数卦中出现的文字“曰隗”、“曰魁”,都可以看作是对卦画的解释。换言之,这些解释可以认为是出自不同时期的《古易经》。而四数卦需要一部《古易经》去解释卦画;六数卦也需要一部《古易经》去解释卦画。但是这些《古易经》叫什么名字,就不得而知了。WĬŽÞo\-www.0370qmw.comԉÂ%4^ºòåT
张政烺先生指出,我们并不知道早期筮法是用什么样的方法,也不知道早期筮法如何过渡到晚期筮法。张政烺先生借助敦煌卷子《周公卜法》,推测早期筮法可能有另一套游戏规则,无论策数、余数还是分组的方法可能都大不相同。WĬŽÞo\-www.0370qmw.comԉÂ%4^ºòåT
我们只知道商人有四数卦、六数卦,并不清楚商人的筮法;我们还知道周人继承了商人的六数卦,但还是不清楚周人的早期筮法。筮法不同,解法自然不同。由古至今,解释卦画的《易经》当然不会只有《周易》一部。在《周易》之前,商人有商人的《古易经》,应该并不止一部;周人也有周人的《古易经》,应该同样不止一部。WĬŽÞo\-www.0370qmw.comԉÂ%4^ºòåT
但可以肯定的是,《连山》、《归藏》并不是什么《古易经》。有学者指出,《连山》、《归藏》之名,最早出自《周礼》。而《周礼》这部书基本上可以被证实是刘歆的伪作,刘歆杂取故书参以己意,里面确实有很多先秦的材料,但其中伪作的成分也很多。而《连山》、《归藏》这两个名字,当就是刘歆虚构出来的。WĬŽÞo\-www.0370qmw.comԉÂ%4^ºòåT
WĬŽÞo\-www.0370qmw.comԉÂ%4^ºòåT
文王作卦辞,周公作爻辞        截至今天,我们看到的周人早期筮卜的材料,只有六数卦。周人的六数卦学自商人,这个推论是可以成立的。但是周人是否会沿用商人的《古易经》呢?换言之,文王是否作了卦辞,周公是否作了爻辞呢?WĬŽÞo\-www.0370qmw.comԉÂ%4^ºòåT
从逻辑的角度来看,文王作卦辞,周公作爻辞,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周人并非不懂得龟卜,但是,从历史的发展来看,最终是周人的筮卜替代了商人的龟卜,这不能不说是周人有意而为之的结果。那么,既然周人可以用筮卜替代龟卜,周人当然也可以再写出一部自己的《易经》,用来替代商人的《易经》。WĬŽÞo\-www.0370qmw.comԉÂ%4^ºòåT
由于受到周初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限制,当时能够识字的人,只可能是少数封建贵族。而既懂得龟卜,又懂得筮卜的人,可谓是少之又少了。《尚书•周书》中提到的既懂得龟卜,又懂得筮卜的人只有两个:一个是文王,一个是周公。甚至没有提到武王。WĬŽÞo\-www.0370qmw.comԉÂ%4^ºòåT
由此推断,文王作卦辞,周公作爻辞,并非不可能。WĬŽÞo\-www.0370qmw.comԉÂ%4^ºòåT
但也仅是可能而已。除了逻辑之外,并没有可靠的证据可以证实。WĬŽÞo\-www.0370qmw.comԉÂ%4^ºòåT
WĬŽÞo\-www.0370qmw.comԉÂ%4^ºòåT
文王作《周易》?        那么,我们今天见到的《易经》,也就是《周易》,会不会是文王或者周公所作呢?WĬŽÞo\-www.0370qmw.comԉÂ%4^ºòåT
答案是否定的。WĬŽÞo\-www.0370qmw.comԉÂ%4^ºòåT
郭沫若在《周易之制作时代》一文中谈到,《周易》有五处提到了“中行”,而郭沫若认为此“中行”即春秋时晋国的荀林父。WĬŽÞo\-www.0370qmw.comԉÂ%4^ºòåT
文王和周公既然不是穿越控,^-^自然不会知道春秋时候的故事,《周易》当然也不会是文王和周公所作的了。WĬŽÞo\-www.0370qmw.comԉÂ%4^ºòåT
由此,郭沫若推断,《周易》不作于春秋中叶以前,此说不谬。WĬŽÞo\-www.0370qmw.comԉÂ%4^ºòåT
WĬŽÞo\-www.0370qmw.comԉÂ%4^ºòåT
此说虽不谬,但是郭沫若的论证是有问题的。WĬŽÞo\-www.0370qmw.comԉÂ%4^ºòåT
在《周易之制作时代》一文中,郭沫若仅根据《尚书•无逸》的一句话和《楚辞•天问》的一句话,就认定周文王是一位半开化民族的酋长。按照郭沫若的理论,因为文王没文化,所以文王不能作《周易》。这简直就是武断。郭沫若在写作此文的时候,周原甲骨还未被发现。但郭沫若在金文上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而西周文明至少并不落后于商文明,这一点郭沫若也应该是非常清楚的。并不是说一个茹毛饮血的野蛮部落不能毁灭一个先进的文明,但是,一个落后的部落只知道毁灭,而不懂得建设,看看古罗马帝国之后的欧洲就能够明白。而郭沫若把文王说成是一位半开化民族的酋长,实在是让人感觉啼笑皆非。WĬŽÞo\-www.0370qmw.comԉÂ%4^ºòåT
关键尚不在此,中国的古文献,里面充斥了大量的晚出文字,这个现象并不罕见。即以《尚书》为例,里面的《虞夏书》全部是晚出。如果《周易》是一部古书,里面出来几个晚出的文字,又有什么稀奇?以此判定《周易》晚出,实在是证据不足。WĬŽÞo\-www.0370qmw.comԉÂ%4^ºòåT
郭沫若的论证有问题,但《周易》确实不是文王或者周公所作。WĬŽÞo\-www.0370qmw.comԉÂ%4^ºòåT
至于原因,放在下文一并讨论。WĬŽÞo\-www.0370qmw.comԉÂ%4^ºòåT
WĬŽÞo\-www.0370qmw.comԉÂ%4^ºòåT
孔圣人作《周易》?        那么,《周易》的作者又会是谁呢?WĬŽÞo\-www.0370qmw.comԉÂ%4^ºòåT
康有为认为《周易》经部的卦辞爻辞都是孔圣人所作。WĬŽÞo\-www.0370qmw.comԉÂ%4^ºòåT
非也!孔圣人述而不作也!WĬŽÞo\-www.0370qmw.comԉÂ%4^ºòåT
那么,孔圣人也没有作《春秋》吗?是的,孔圣人并没有作《春秋》。WĬŽÞo\-www.0370qmw.comԉÂ%4^ºòåT
孔圣人作《春秋》的传说,最早出于《孟子》:WĬŽÞo\-www.0370qmw.comԉÂ%4^ºòåT
是衰道微,邪说暴行有作,臣弑其君者有之,子弑其父者有之。孔子惧,作《春秋》。《春秋》,天子之事也。是故孔子曰:知我者其惟《春秋》乎!罪我者其惟《春秋》乎!(《孟子•卷六•滕文公下•九》)WĬŽÞo\-www.0370qmw.comԉÂ%4^ºòåT
实际上,孟圣人在儒家的师承一直是有问题的,孟圣人自己承认,他是私淑诸人。WĬŽÞo\-www.0370qmw.comԉÂ%4^ºòåT
孟子曰:予未得为孔子徒也,予私淑诸人也。(《孟子•卷八•离娄下•二十二》)WĬŽÞo\-www.0370qmw.comԉÂ%4^ºòåT
所谓私淑,不过是私下景仰,偷偷跟着学而已。那么,孔圣人作《春秋》之事,他又是从何而知的呢?WĬŽÞo\-www.0370qmw.comԉÂ%4^ºòåT
我以为,实际上孟圣人是伪造了很多的子曰,其中最令人发指的,^-^是这条:WĬŽÞo\-www.0370qmw.comԉÂ%4^ºòåT
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孟子•卷一梁惠王上•四》)WĬŽÞo\-www.0370qmw.comԉÂ%4^ºòåT
孔圣人对俑殉是有意见的,事见《礼记•檀弓下》:WĬŽÞo\-www.0370qmw.comԉÂ%4^ºòåT
孔子谓为明器者,知丧道矣,备物而不可用也。哀哉!死者而用生者之器也,不殆于用殉乎哉?其曰明器,神明之也。涂车刍灵自古有之,明器之道也。孔子谓为刍灵者善,谓为俑者不仁,殆于用人乎哉!WĬŽÞo\-www.0370qmw.comԉÂ%4^ºòåT
但是意见归意见,孔圣人温良恭俭让,怎么会用如此恶毒的语言去骂人呢?!WĬŽÞo\-www.0370qmw.comԉÂ%4^ºòåT
《礼记》一书的成书年代,大概要到汉朝了。至于说孟圣人是根据《檀弓》这段话发挥出来的子曰;还是后儒为了消除孟圣人这段话所造成的恶劣影响,因而杜撰了《檀弓》的这段话,就必须要讨论《檀弓》的成文年代。不过,我实在是没有什么兴趣了。WĬŽÞo\-www.0370qmw.comԉÂ%4^ºòåT
但可以肯定的是,用如此恶毒的语言去骂人的人不是孔圣人,舍孟圣人其谁?!WĬŽÞo\-www.0370qmw.comԉÂ%4^ºòåT
《论语》中没有记载孔圣人作《春秋》之事,《礼记》中也没有记载孔圣人作《春秋》之事;曾圣人不去记孔圣人作《春秋》之事,子思圣人也不去记孔圣人作《春秋》之事。要一个师承来历不明的孟圣人去记吗?孟圣人又是从哪里知道的呢?道听途说?牵强附会?WĬŽÞo\-www.0370qmw.comԉÂ%4^ºòåT
可惜后人,如司马迁之徒竟然就信了,于是孔圣人就被《春秋》了。^-^WĬŽÞo\-www.0370qmw.comԉÂ%4^ºòåT
WĬŽÞo\-www.0370qmw.comԉÂ%4^ºòåT
郭沫若直指,孔子与《易》并无关系。WĬŽÞo\-www.0370qmw.comԉÂ%4^ºòåT
此话太过武断,但是孔圣人没有作《易经》则是可以肯定的。WĬŽÞo\-www.0370qmw.comԉÂ%4^ºòåT
子曰:“南人有言曰:‘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善夫!”“不恒其德,或承之羞。”子曰:“不占而已矣。”《论语•子路第十三•二十二》WĬŽÞo\-www.0370qmw.comԉÂ%4^ºòåT
郭沫若在引用这段文字的时候,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没有引,子曰:“不占而已矣。”WĬŽÞo\-www.0370qmw.comԉÂ%4^ºòåT
但是,这句话非常关键。“不占而已矣”,说明孔圣人懂得筮卜。那么,孔圣人为什么不筮卜了呢?很显然是因为“不恒其德,或承之羞”这句话。那么,一个简单的推理就是,这句话一定是出自《易经》的。已经有了结论,当然不必筮卜了。否则,如果这句话是孔圣人自己说的,或者出自其他地方,为什么要“不占而已矣”呢?WĬŽÞo\-www.0370qmw.comԉÂ%4^ºòåT
《论语》不过是少写了“《易》云”两个字而已,孔圣人的弟子们在编辑《论语》的时候,大概以为这事地球人都知道了吧。而且即使没有“《易》云”这两个字,根据前后句的逻辑关系,还是可以很容易地推导出“不恒其德,或承之羞”这句话是出自《易经》的。WĬŽÞo\-www.0370qmw.comԉÂ%4^ºòåT
孔圣人懂得筮卜,当然读过《易经》。怎么能说孔圣人和《易》并无关系呢?孔圣人和《易》并无关系,这样武断的推论,大概也只有郭沫若这样的大学阀才会作吧。WĬŽÞo\-www.0370qmw.comԉÂ%4^ºòåT
《易•恒卦•爻辞》中就有“不恒其德,或承之羞”这句话。但我们并不能就此判断孔圣人看到的这句话是来自《古易经》,还是来自《周易》。《周易》里面确实有这句话,但是谁又能保证《古易经》里面就一定没有这句话呢?WĬŽÞo\-www.0370qmw.comԉÂ%4^ºòåT
而孔圣人既然从《易经》里面引用了一句话,这倒是可以证明《易经》不是孔圣人所作。WĬŽÞo\-www.0370qmw.comԉÂ%4^ºòåT
WĬŽÞo\-www.0370qmw.comԉÂ%4^ºòåT
龙        文王没有作《周易》,孔圣人也没有作《周易》,关键是龙!WĬŽÞo\-www.0370qmw.comԉÂ%4^ºòåT
《易•乾卦》云:WĬŽÞo\-www.0370qmw.comԉÂ%4^ºòåT
乾:元、亨、利、贞。WĬŽÞo\-www.0370qmw.comԉÂ%4^ºòåT
初九:潜龙勿用。WĬŽÞo\-www.0370qmw.comԉÂ%4^ºòåT
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WĬŽÞo\-www.0370qmw.comԉÂ%4^ºòåT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WĬŽÞo\-www.0370qmw.comԉÂ%4^ºòåT
九四:或跃在渊,无咎。WĬŽÞo\-www.0370qmw.comԉÂ%4^ºòåT
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WĬŽÞo\-www.0370qmw.comԉÂ%4^ºòåT
上九:亢龙有悔。WĬŽÞo\-www.0370qmw.comԉÂ%4^ºòåT
用九:见群龙,无首,吉。WĬŽÞo\-www.0370qmw.comԉÂ%4^ºòåT
短短几句话,就出现了五个龙字。或跃在渊,虽然没有出现龙,但说的还是龙。WĬŽÞo\-www.0370qmw.comԉÂ%4^ºòåT
郭沫若在其《周易之制作时代》一文中指出:最初的乾卦的关于龙的观念,特别是九五爻的“飞龙在天”的那种着想,依然是南方系统的东西。乘龙御天的那种浪漫的空想,除掉《楚辞》与《庄子》之外,在北方系统的著述中是没有看见过的。WĬŽÞo\-www.0370qmw.comԉÂ%4^ºòåT
郭沫若此说是也。此说证据确凿,无所置喙也。^-^WĬŽÞo\-www.0370qmw.comԉÂ%4^ºòåT
这也正是《周易》一书不可能是文王、周公,或者孔圣人所作的最重要的原因。WĬŽÞo\-www.0370qmw.comԉÂ%4^ºòåT
检索一下先秦的几部典籍,《尚书•周书》全书不见龙字,《逸周书》的几篇真古文也不见龙字,《老子》全书没有龙字,《论语》全书还是不见龙字。WĬŽÞo\-www.0370qmw.comԉÂ%4^ºòåT
此后的《墨子》、《孟子》,书中虽然出现了几个龙字。但正如郭沫若所说,乘龙御天的那种浪漫的空想,是看不到的。WĬŽÞo\-www.0370qmw.comԉÂ%4^ºòåT

TOP

发新话题

标题: 易经溯源

· 群经之首 大凡提到《易经》,很多人都会说,《易经》是群经之首。 这个说法,大抵来源于 金东方 发表于 2012/6/4 10:55:59
   · 《古易经》 商文化时代已经出现筮卜,而有筮卜则必有《易经》。否则,拿什么东东来解释卦画 金东方 发表于 2012/6/4 10:56:43
   · 《周易》一书不可能是文王、周公所作,还有一个重要的证据,就是文字风格。对比一下《尚书•周书》和《周易 金东方 发表于 2012/6/4 10:57:22
   · 作者:李春燕   孩子送进了幼儿园,我心里忐忑不安:这毕竟是孩子第一次进幼儿园,还 金东方 发表于 2012/6/4 10:5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