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uz!NT

首页 » 易友休闲自由广场 » 情感港湾 » 表厂记忆
回家快乐 - 2016/3/28 7:51:12
一九六九年西安红旗手表厂,建成落户在长安县的少陵塬畔!当时全国仅有两家可以生产手表的企业,既上海手表厂,北京手表厂。
轻工部特批在三线城市.西安建立第三家手表厂。北京部里派了由张向明,商瑞民.黄云,车家文,陶梅福等为首的一批领导干部,上海手表厂支援内地的一批老师傅。上海轻工业学校一批毕业生,赶赴长安开展手表生产大会战!
一九七一年,“延安牌”手表正式投产了!当时可谓是一表难求!表厂门口车水马龙,找领导批条子的人,络绎不绝!
七十年代西安红旗手表厂,那可是令人羡慕的好单位。空调车间,白大褂,班车接送,效益好。连续十几年赢得西安市的纳税大户!
登门拜访参观的人流需事前预约。省上领导经常引领各界名流,外宾前来参观。蝴蝶手表厂成为七十年代省上的一张“待客名片”!
一九八七年,为适用市场需求,表厂将带有“文革”特色的红旗手表厂,更名为西安蝴蝶手表厂。其创意品牌来源于“梁祝”爱情故事。
那时伴随着西安人民广播电台播出的“蝴蝶手表为您报时”的电波,蝴蝶手表翩翩起舞飞向全国!好多城市纷纷到表厂取经,全国各大城市一哄而上的纷纷建厂生产各个品牌的手表。
当时以自行车,缝纫机,照相机,手表为四大件需凭票供应,是七十年代年轻人最青睐的“三转一响”。是那个特定时期年轻人追求的结婚彩礼。
随着市场经济的大潮滚滚而来,市面上的BB机的新颖,电子表的风靡和廉价带来了实惠。全国手表市场一轰而上的趋于饱和,西安蝴蝶手表厂,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这只我们曾经引以为豪,辉煌三十载的美丽蝴蝶,终于折翅在改革开放的浪潮里。表厂这个鼎盛时期拥有4600余人的国营企业,就这样瞬间跨掉了!
回顾西安蝴蝶手表厂的发展,是计划经济迈向市场经济转轨时期必然产物。我们国营企业职工做出了巨大贡献!充当了改革开放的牺牲品!
蝴蝶手表厂那可是我们为之奋斗了几十年的厂子!他是我们几辈人在此安身立命,赖以生存的家园!!!
它倾注了我们一生的心血和感情!这份情是镌刻在我们的骨髓里!这份爱是流淌在在我们的血液中!!!
一九七一年,我有幸投入在红旗手表厂的怀抱。成为你的一员,身边的亲人都为我高兴。
回想起刚进厂,我们青工四连在塬上居住,通往塬上的一百多个台阶,那里曾经留下有我们青春耕耘的足迹,塬上的十八间平房,那里是我的筑梦家园!岁月如歌,一草一木,回想起来都是那么亲切啊!
七十年代,手表厂由于离城较远,生活单调。职工的唯一活动,就是不定期的放映露天电影。如果哪天放电影,那可是全厂的娱乐盛事了!十里八乡的农民纷至沓来人山人海。好在电影银幕可以两面观看不受限制。
孩子们从太阳落山起,迫不及待地在篮球场搬凳子占位置。那时的男同胞,一个个手里端着印有“红旗手表厂”字样的大茶缸。女同胞们手里跨着小竹篮,里面放着毛线团边走边织。成为手表厂看电影前的一道风景!!夜幕降临了,孩子们纷纷把头上的帽子,脖子上的红领巾抛上天空,再转过身看银幕上自己的“杰作”,小孩们其乐融融!
建厂初期,上海老师傅举家内迁,上海轻校毕业的学生,和红旗手表厂在上海招的青工八连,这些人组成了表厂的人员结构一部份。南方人多,喜欢自己做饭。所以煤油炉子很受欢迎。同事们从上海梢来的搪瓷煤油炉子,漂亮的方形的,园形的风靡表厂。
职工食堂有卖切好的生肉片,五角钱一份买回来,打个蛋清配点青椒爆炒一顿,焖点米饭,那样的小日子还是很惬意的。春天我们结伴去对面的橘河边挖野菜,回来大家在一起包饺子。穷乐一阵子。
初夏,手表厂对面的局连村有好多水田,华灯初上时那里可是捉黄鳝的好地方。我们小青年是不会放过的,每当夜色笼罩着大地,水田里蛙声一片,萤火虫瞬间划过夜空,好美的夜晚值得留恋。
那个时期,物质匮乏,手表厂后门,经常有农民用鸡蛋兑换粮票.50斤粮票大约能换不到30个鸡蛋。北方城市大米有限,职工们用15斤麦粉能兑换10斤大米。那个时期的黄元帅,国光苹果相当便宜,一斤三.四毛钱,口感稍微差点,但是很甜是无公害的。
手表厂对面的的局连村,有农村每年过会的习俗,局连村一过会,车间里的戏迷特高兴,秦腔剧团的表演带来了“辕门斩子”“三滴血”等等,可饱了这些戏迷的眼福了。
七十年代信息闭塞,一切新闻知识的来源只能靠厂里的大喇叭和半导体。我好羡慕收发室的工作,因为每天可以在第一时间先睹为快,看到大量报纸和杂志。
花甲之年回忆往事,45年光阴弹指一挥间。
有过多少往事,仿佛就在昨天。
有过多少故事,将我一生相连。
走过多少岁月,令人如此眷恋。
历经多少沧桑,让我梦绕魂牵!
沉淀下来的,印象深处的还是那份对表厂的眷恋!
挥之不去的留在灵魂深处的还是那份表厂记忆!
骄傲了 - 2017/2/18 5:29:36
:) :) 历史的回顾
xushengda0620 - 2018/10/19 19:19:45
该用户帖子内容已被屏蔽
1
查看完整版本: 表厂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