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预测探寻天机心得

(四)“违背了科学”与“违背了当今的科学”

  在这个奇特的生命领域里,当一个理论、一种观点的提出超出常规理念的时候,我们时常会听到这样的定论:“没有科学道理”、“违背了科学”、“无稽之谈的伪科学”。

  不过这样的定论需要作些补充,是没有“当今科学”的科学道理吧,是违背了“当今的”科学吧,是相对于“当今科学”的无稽之谈吧。但是,我们不禁要问:“当今科学”就是绝对正确的吗?“当今科学”就是评判一切的绝对依据吗?“当今科学”就是评判真、伪科学的终极标准吗?违背了“当今”的科学就一定不是真理吗?凭什么把“当今科学”作为评判真理的绝对标准?凭什么“当今科学”成了定义“假、伪科学”的绝对标准?是谁赋予了“当今科学”至高无上的权利?!

  中国一位专家发明了一种“无偏二极管”,在不需要外加电能、化学能、太阳能等能量的条件下,只要环境温度高于负273度,该器件就能奇迹般地输出直流电流。成为一种取之不尽、完全没有污染的新型能源。并陆续获得了俄、英、美、中等多国的发明专利。

  但是,这一发明却被人为地打成了“伪科学”。被定性为是“永动机”,因其“没有任何能量的来源”而被认为是违反了能量守恒定律,而且断言任何归结为“永动机”的东西都一定是伪科学。

  在这里,我们暂且不论“无偏二极管”到底是真是假,我们也不管其背后到底是什么机理,我们要讨论的是,以“现有的科学认知”定论成“永动机”的东西是不是都是伪科学?大家知道,在宇宙中还存在着多达80%以上的看不到的暗物质、暗能量。如果有某种发明装置,能够将这种暗物质、暗能量源源不断地转化为可用的电能,那么尽管我们看不到其能量的来源,但以这种工作机制来产生电能难道没有可能吗?如果真能发明出这种发电装置那岂不是对人类的一个重大贡献吗?!

  如果我们只单纯以“当今科学”认知的“永动机”为由,如果我们只单纯以“当今科学”的“可见物质”的“能量守恒”为由,就去盲目地扣上一个“伪科学”的帽子,那么,也许我们就很可能扼杀了这种装置背后科学规律上的重大发现,就很可能扼杀了一次产生科学理论重大突破的机会,就很可能扼杀了一次冲击世界诺贝尔奖的良好机遇。
在宇宙、自然面前,我们不知道的东西太多太多,我们没想到的东西太多太多,我们所掌握的知识非常有限,我们又怎能仅用如此有限的知识就去轻易、草率地断定某种事物一定是不可能的呢?超出现有规律的东西就一定是“伪科学”吗?“当今科学”能成为评判一切的绝对标准与尺度吗?

  某大学原全息生物研究所所长,其全息生物学理论被认为极有希望获得诺贝尔奖提名。但由于被不问青红皂白地扣上了“伪科学”的帽子,使其境遇急转直下,所创立的全息生物学在学术上遭到封杀,其省级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称号被取消,研究经费无人支持,申请评奖无处受理,有的大学开设的全息生物学课程也被停开。更为痛惜的是,由于学术生存权得不到保障,这位教授积怨成疾,身心俱毁。一个年仅五十多岁的很有前途的科学家就这样因禁不住打击不幸含冤病逝。

  我们暂且不管全息生物学理论正确与否。我们要讨论的是,难道一个新理论的提出必须要局限在现有理论的框架之内吗?难道一个新理论的诞生必须要局限在现有规律的范围之内吗?回想科学的发展历程,哪次重大的科学突破不是“新的东西”否定了“原有的东西”?哪次不是“未知的”突破了“原有的”?如果我们只单纯以现有的科学认知去轻易评价未知的东西、去轻易否定未知的东西,那么还有什么探索新规律、发现新理论可言?科学还能有什么突破与发展?

  我们为什么非要认定不符合现有规律的东西就一定是错误的呢?我们为什么一定要把超出常规的东西非要扣上一个“伪科学”的帽子呢?我们为什么就不能换一种思维、换一种角度,去考虑一下其背后会不会隐含着新的科学规律呢?我们为什么就不去考虑一下其理论的背后会不会可能产生新的重大科学突破呢?有人说中国为什么总拿不到诺贝尔奖?如果我们总以这样的思维去审视一切、去评判一切,我们还能有什么突破?!

  当然,在科学探索中正确与错误都是难免的,但这些都必须以学术的形式展开探讨。“无偏二极管”也好“全息生物学”也好,学术上的探讨与争论都是可以的。但岂能如此草率地就去扣上一个“伪科学”的帽子?况且所依据的“当今科学”就一定是评判真、伪科学的绝对标准吗?这种轻易的举动无论从科学突破的角度还是从人自身的角度损失都可能是惨重的。
一句“违背了科学”的定论也许造成的损失是难以估量的。请使用更加科学严密的语言吧——是“违背了当今的科学”!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个理论就一定是错误的,这并不意味着这个理论就成了“伪科学”。相反,科学史上所有的重大突破,哪个不是从这些所谓“违背了当今的科学”的理论中诞生出来的?!

  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当时科学发展的水平,取决于人类认识的发展程度。真理与谬误之间并没有绝对的分界线。

  因此,在科学探索上,包括在众多未解的生命奥秘领域的探索上,就不可能存在一个衡量一切的“绝对标准”,就不可能存在一个判别一切的“绝对尺度”。我们不能以“违背了当今的科学”为由去断然地否定什么,更不能随便扣上一个“伪科学”的帽子。今天的科学很可能被明天的科学所突破、所推翻。试问,哪个能成为定义“假科学、伪科学”的绝对标准?没有一个“绝对标准”我们又如何能够断定哪些就一定是“伪科学”呢?!

  科学探索需要的不是墨守成规的思维,科学探索恰恰需要的是一种开拓的思维与精神,没有这种开拓的思维与精神就没有科学上的重大突破,这是每一个科学探索者所应持的科学态度。对任何一个领域的探索,我们都应该创造一种宽松的探索环境,我们都应该形成一种宽松的学术气氛,而不应该被“当今的科学”所局限,更不能随便就扣上一个“伪科学”的帽子。只有这样,我们才有可能真正有所发现,科学才有可能产生较大突破。

  其实,对于生命奥秘领域的探索,这不是科学不科学、唯物不唯物、宿命不宿命的问题,这也不是单纯“真科学”、“假科学”、“伪科学”的问题,这更不是“当今科学”就能够评判、定论的问题。

  这是科学不可回避的、必须去面对、必须去探索、必须去揭示、最终也必须要彻底揭开的人类的一个重大问题。
第十五讲 论证周易预测

  (一)(二)(三)暂时省略

  (四)放空大脑 空杯归零

  有一个求学的人,有一天到一位先生那里去求教。见到先生后,他便滔滔不绝地阐述自己的观点,阐述自己的诸多见解。先生没有说话,拿出杯子给客人倒水。当水已经装满了杯子后,先生仍然往里倒水,水流了满地。这时这位求学的人甚为不解,问先生:水已经装满了,你怎么还往里倒?再倒还能装进去吗?不都流走了吗?先生笑了笑,反问到:你的脑子里面不也满了吗?我再给你往里装还能装进去吗?还不是一样都要流走吗?

  的确,当一个人满脑子里面都是自己的东西的时候,他就很难再装进去别人的东西,也很难再接受新的东西。所以我们要想有新的认识与突破,就必须有容得下新东西的大脑,就必须先把原来的东西放下,把自己的大脑放空,就象水杯一样,先把里面的水倒掉,所谓空杯归零。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有新的发现,才有可能在认知道路上不断前进。

  在前面我们曾提到,不管哪个国家也不管哪个历史时期,教育及环境熏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们的认识,而并不是事物的真相本身决定我们的认识。我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类认识的发展程度。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现有的认识未必一定都是绝对正确的,那么,我们就应该允许对现有的认识提出新的观点、展开新的讨论,就应该允许那些看似“违背现有认识”的探索观点的存在。

  科学与谬误之间并没有永远绝对的分界线,科学探索中也不存在什么永远绝对的“衡量标准”,“当今科学”更不是辨别真伪的“绝对依据”,谁都不能保证人们现有的认识就一定都是绝对正确的。

  如果我们满脑子都是自己的东西,如果我们容不下其他人的观点、看法,如果我们容不下其他人的探索思路,我们自己的脑子都已经满了,那还能装进去什么?那还探索什么?

  因此,在探索生命、人生奥秘的时候,我们只有放空自己的大脑,空杯归零,把这杯已经盛满的水倒掉,不被原有的思维所影响,不产生任何先入为主的对、错观点,深入认真地去探索这个奇妙的世界,我们才有可能真正有新的发现,才有可能获得新的突破。
( 接下来请继续阅读《宇宙与生命天机探源》之六·古人对宇宙世界的认识 )



本篇要探讨下面几个问题:

1. 古人对宇宙天地的形成是一种什么样的认识?
2. 宇宙的构成模式是怎样的?宇宙的寿命到底有多少?
3. 五行之气到底是一种假想出来的东西还是一种实实在在的某种物质?
4. 甲子历法包含着什么深层玄机?为什么1984年就一定是甲子年而不是别的什么年?
5. 古人为什么说“易与天地准”?易到底是怎样体现与“天地”准的?
6. 风水暗藏着什么玄机?风水的实质到底是什么?

第十六讲 古人对宇宙世界的认识


  (一) 宇空世界

  茫茫宇宙,如同浩瀚的海洋,人们从古至今从没有停止过对它的探索。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使人们对宇宙的了解如虎添翼,从有形的物质到看不见的暗物质,从庞大的宇空到微观粒子世界……然而这茫茫的宇宙却依然为人们留下无数的问号及解不完的谜底。

  那么,宇宙世界到底是怎样的呢?近年来,人们对宇宙的探索已转向了一个新的焦点:对暗物质的探索。这是一类人们尚未探明的物质。

  现代科学研究已经证实,在整个宇宙中,除了人们目前认识的现有物质以外,还存在着另外一类物质,它至今没有被人们探明、认识。它不是常规物质,不发射、反射电磁波,它不能被肉眼及所有的现代仪器所探知,但它能够对星体、星球产生作用力。

  科学家们通过对所有能探索到的967个外星云系(银河系只是其中的一个云系)的研究表明,这种暗物质的作用是普遍存在的。也就是说,暗物质存在于整个宇宙空间,它弥漫在整个宇空中。从而得出了宇宙可能是由两大类物质组成的结论。

  一类是我们现已探知的物质世界,另一类是尚未探明的看不见的无形物质世界。这类无形物质世界由暗物质及暗能量组成,精确的观察研究表明,这类物质很可能占到了整个宇宙96%的物质。也就是说,我们现在所认识的常规物质,竟然只占整个宇宙中物质的4%。从宇宙庞大的物质组成来看,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才刚刚起步。

  那么,这一类看不见的暗物质与我们所认识的常规物质有什么联系呢?或者说他们是否可以相互转化?我们在这里作一些探讨。
也许我们可以从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中作出一些推断。按照相对论理论,当物质的速度不断向光速接近时,物质的质量将趋于无穷大。因为质量无穷大是不可能的,所以我们反过来可以推断,世界上不可能存在达到光速及以上的物质。

  然而光本身就是以光速前进的,所以这一结论本身就存在着矛盾。这也是物理界皆知的矛盾推论。唯一的解释就是光不适用于这种相对论的推论中。

  但是既然光不适用,还有没有其他的物质也不适用?甚至我们可以推断相对论是不是也有它的局限性?是不是只适用于低光速的物质世界?

  如果我们把眼光拓展出去,假设还存在着超光速物质世界,那么这一质量无穷大意味着什么?是不是意味着物质的存在形式发生了根本性的重大改变,它已经超越了低光速物质的常规存在形态,而转变为超光速的另一种物质存在形态?这是一个很值得探讨的问题。

  人类到目前为止所探索到的物质都是以低光速形式存在的物质,那么暗物质又是什么?是不是人们一直以来所要寻找的超光速物质?如果是,那么我们就可能找到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并有可能将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加以扩展,把对超光速物质的描述部分加进去,从而形成全新的“全息相对论”的描述形式。

  而这两类物质世界就以光速为分界点,以新的“全息相对论公式”为联系的桥梁。当然,如果这类物质是由更细小的微粒子组成,那么对它们就只能使用量子理论来描述。

  有趣的是,如果暗物质真的是以超光速元素粒子的形态存在的,那么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寻找的超光速物质,很可能恰恰就在我们身边!只是我们看不见摸不到它们罢了。

  不管怎样,随着科学的进展,暗物质世界终将为人类所探明,有形及无形这两个物质世界终将被人类所全面认识。

  这里需要特别思索的是,古人所讲的看不见、摸不着的天地之气、五行之气、以及人体内的脏腑之气、经脉之气等等到底是一种什么物质?会不会就是科学正在探索的这个“暗物质”的某种类型呢?这是值得科学深入探讨研究的问题。
(二)古人眼中的总体宇空形态

  不仅现代人对宇空世界进行探索,我们的祖先在很早以前就开始了这方面的探索,他们在一种特异的感知状态下感悟了宇空那丰富的内涵。

(1)清阳上升为天,浊阴下降为地

  “鸿蒙未开,混沌一片”,这是古人对宇宙最初状态的描述。“混沌初开,乾坤始奠。清阳上升为天,浊阴下降为地”,这是对宇宙运化的描述。

  那么古人到底在说什么?这会不会是对现代科学探知的宇宙大爆炸之前及之后的描述呢?如果按照这个思路,那么在宇宙大爆炸之前,宇宙处在一个极点状态,这是一种无极的中性状态,很可能就是古人所说的混沌状态。

  宇宙大爆炸之后,逐渐形成了现在的天地,也就是古人讲的混沌初开,乾坤始奠。而清阳上升为天,浊阴下降为地,就是对宇宙演化成两类物质世界的精确描述。

  所谓“浊阴”,就是指的以原子组成的“大个头”的“重浊”物质,它们组成了可见的天体,组成了日月星辰等有形的物质世界,古人以“地”来泛指、来描述之。这类物质是有形可见的。

  而“清阳”则与“浊阴”相对,“清阳”指的是以更加“轻小”更加“细微”的微粒子组成的无形世界,“清阳上升为天”是说以更小更轻的微粒组成了不可见的宇空,它们“弥漫”在宇空中,古人以“天”来泛指、描述之。这类物质是肉眼不可见的、无形的,由此可以推断这应该就是现代科技所说的“暗物质”类型。

  “清阳上升为天,浊阴下降为地”,可以看出,这实际上就是对宇宙化分为两类物质的精确描述。古人在一种特异的感知状态下洞察了宇空的演变与发展。

TOP

发新话题

标题: 预测探寻天机心得

· (一)人生轨迹的丈量尺度   在前面的探讨中,我们利用甲子历法的天干地支所标志的出生时间(八字 混元甲子 发表于 2008/11/29 16:36:26
   · 二)深思之后得出的惊天结论   通过对众多预测实例的深入探讨,我们可以进行以下推理分析: 混元甲子 发表于 2008/11/29 16:37:29
   · (三)事件背后机制的深入剖析   那么,人为什么会有这种“设定的人生轨迹”?到底是谁设定了这种 混元甲子 发表于 2008/11/29 16:39:48
   · 四)刨根问底寻天机   显然,五行之气是不可能对整个社会各个层面做到如此复杂、如此微妙地全面协 混元甲子 发表于 2008/11/29 16:42:21
   · (五)科学背后的未知世界   现代科学研究发现,宇宙中除了我们认识的可见物质以外,竟然还存在着 混元甲子 发表于 2008/11/29 16:44:28
   · 第八讲 生命奥秘的探索迎来新的曙光  (一)气功特异能力研究升格为美国国家级重要科研课题 混元甲子 发表于 2008/11/29 16:46:17
   · 《宇宙与生命天机探源》之三 超文明未解之谜 ——大自然神秘现象之思索 混元甲子 发表于 2008/11/29 16:48:39
   · 第十讲 来自埃及金字塔的启示     (一)令人费解的金字塔之谜   古埃及金字 混元甲子 发表于 2008/11/29 16:50:25
   · 关于月球的起源,人们曾先后提出了四种假说,即同源说、分裂说、俘获说和撞击说。但事实上最后都被一一否定 混元甲子 发表于 2008/11/29 16:52:54
   · (六)不明来历的纯金属颗粒   科学家在对月岩的分析中,又有了惊人的意外发现:在月岩中竟发现了 混元甲子 发表于 2008/11/29 16:55:04
   · 《宇宙与生命天机探源》之四     茫茫宇宙话生命    第十二讲 探索地外文明 混元甲子 发表于 2008/11/29 16:58:37
   · (四)天目、天眼有没有存在的可能   佛家还有五眼六通之说。就是说当修行到较高的修为时,将会出 混元甲子 发表于 2008/11/29 17:01:34
   · 《宇宙与生命天机探源》之五    科学标准与真假科学   第十四讲 科学标准与真假科学 混元甲子 发表于 2008/11/29 17:03:37
   · (四)“违背了科学”与“违背了当今的科学”   在这个奇特的生命领域里,当一个理论、一种观点的 混元甲子 发表于 2008/11/29 17:06:35
   · (2)“无”与“有”   再来看看老子对天地宇宙的描述。“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 混元甲子 发表于 2008/11/29 17:09:17
   · (2)宇宙的寿命   那么,宇宙一个循环的寿命是多少呢?也就是宇宙从大爆炸开始,经过膨胀,再经 混元甲子 发表于 2008/11/29 17:12:05
   · (五)《易》与天地之道   《易经》历来被推为“诸经之首”。《易·系 混元甲子 发表于 2008/11/29 17:19:47
   · 三)几个典型风水实例   下面列举几个命例,仅就其中的典型风水作一介绍。 例1. (65 混元甲子 发表于 2008/11/29 17:22:55
   · (三)需要特别注意八字与风水不符的其他情况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在个别情况下,当体现的风水与 混元甲子 发表于 2008/11/29 17:26:17
   · 2)部分典型日期对应的八字风水   前面已经看到,在壬子年壬子月出生的人,其相应方位上都会有水 混元甲子 发表于 2008/11/29 17:42:36
   · (三)对八字预测的探索回顾   在专题开头的几讲中,我们探讨了有关八字预测的问题,由此引发出了 混元甲子 发表于 2008/11/29 17:44:16
   · 第廿六讲 八字预测背后的惊世玄机 (这一讲我们将通过深入窥探八字预测背后的机制,推出震撼心灵的 混元甲子 发表于 2008/11/29 17:49:16
   · 在这个风云变换的经贸海洋中,在这个瞬息万变的生意竞争场上,要使得一个人到了发财的时候一定发财,要使得 混元甲子 发表于 2008/11/29 17:55:46
   · 所以,只有弄清楚了生命背后的这一切奥秘,只有弄清楚了生命体的真正组成,只有弄清楚了“自己到底是一种什 混元甲子 发表于 2008/11/29 18:00:14
   · 《宇宙与生命天机探源》之    追根求源(上篇大结局)      (一)点破天机悟本源 混元甲子 发表于 2008/11/29 18:03:23
   · :D 有所谓的神秘操纵力吗? 神秘岛 发表于 2008/12/16 20:45:19
   · :) 玄啊 卦中天 发表于 2009/3/24 6:48:00